唐朝科举通常在几月几日

作者:本站原创 -
唐朝科举通常在几月几日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唐朝科举通常在几月几日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唐朝科举考试是几年考一次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唐时科举考试的故事两三则
  2. 科举制时间
  3. 唐朝科举考试是几年考一次

[One]、唐时科举考试的故事两三则

〖One〗、古代经典科举考试故事篇1:自封状元

〖Two〗、晚唐时,有位叫陆扆(yǐ)的书生进京赶考,不巧赶上当朝皇帝唐僖宗因黄巢起义逃离长安。于是,为了表现对朝廷的忠贞不贰,陆扆便跟随皇帝的御驾逃到了成都。等到黄巢战败后,他又随朝廷返回长安,然而行至半路,却传来朱温在长安附近发动叛乱的消息。京城是去不了了,这下可急坏了陆扆,眼看自己凭着保驾的功劳捞个进士头衔的希望落空,他非常懊丧。

〖Three〗、然而,陆扆转念心生一计。几天之后他找到了当时的宰相韦昭度,建议就地举行一次科举取士,说这样既可以显示朝廷的权威仍在,又可以稳定人心。韦昭度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乱中开科取士这事儿听起来虽然“不靠谱”,但却能造成朝廷正常运转的假象,朝廷保住了,自己的乌纱帽也可以更加牢靠,于是他就从逃难的队伍和周围各县中拉来一批考生,设了个临时考场。

〖Four〗、考试虽然将就着进行了,可外面依旧兵荒马乱,因此并没有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到了写金榜时,官员们都在为自己的性命担忧不已,谁还顾得上考试这码事。最后,还是陆扆自告奋勇地接了写榜这个活儿,不过他也一点儿不吃亏,不忘将自己的名字写在榜单的最前面。

〖Five〗、古代经典科举考试故事篇2:枪手与作弊

〖Six〗、古代科考造假作弊也很严重,尤为突出的就是选授官职的考试,当时的规定代笔是明令禁止的,但越是如此,枪手得到的贿赂和酬金也就越多,奇怪的是被查获的却是极为罕见,即使被逮住,也不会被制裁,为禁止这种行为,宋太宗规定,获选人员再由吏部长官予以复试,也叫帘试。这种制度虽然完善,但执行起来如同一纸空文,

〖Seven〗、考试作弊和造假现象也遭到一些大臣的指责和议论,但这种坏风气如同河水决堤、风吹草倒一样屡禁不绝。

〖Eight〗、宋真宗天禧二年九月,朝廷派员外郎任布、著作郎徐爽、集贤院麻温其共同担任开封府考试的发解官,十月又加派两位,十一月各地送来贡士104人,

〖Nine〗、考试结束后,朝廷又派翰林学士钱惟演等五人对录取情况进行复审,结果除第一名郭稹外,很多人落选并被除名,先前的五名发解官全部贬职发配边关。

[Two]、科举制时间

〖One〗、科举制从公元605年(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1905年(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Two〗、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

[Three]、唐朝科举考试是几年考一次

〖One〗、唐代科举制度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种。常科每年举行一次,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多种,后来又设置武举。其中,明经、进士两科目应试者比较多。

〖Two〗、明经考试侧重儒家经典,即《九经》。《九经》之中也有重点,《左传》和《礼记》定为大经,《诗》和《周礼》、《仪礼》为中经,《易》、《公羊传》、《谷梁传》是小经。

〖Three〗、进士考试为时务策五道,贴一大经,贴经和时务策全为甲等。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