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贞观时期用了几个宰相

作者:侠名 -
唐朝贞观时期用了几个宰相

大家好,关于唐朝贞观时期用了几个宰相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唐太宗时期的三个宰相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唐朝五朝宰相
  2. 三省六部制时有几个丞相
  3. 唐太宗时期的三个宰相

[One]、唐朝五朝宰相

〖One〗、唐朝开国时处于权力核心的五位宰相,就全是隋朝权贵出身。

〖Two〗、裴寂出身大士族河东裴氏,是关陇顶级门阀。裴寂的父亲是隋朝绛州刺史,〖Fourteen〗、岁时裴寂就已经出任一州主簿,后来一路升迁,在隋末时出任晋阳宫监。裴寂与太原留守李渊交好,隋末天下大乱时,裴寂力劝李渊起兵,成为李渊太原起兵的元从。李渊称帝后,任命裴寂为尚书右仆射,成为宰相,李渊每天赐予御膳,对裴寂可以说言听计从,满朝文武无人能及。

〖Three〗、萧瑀出身更加显赫,不但出身兰陵萧氏,更是南朝萧梁明帝之子,隋炀帝萧皇后的弟弟。他的妻子则是独孤伽罗的娘家侄女,也就是独孤伽罗外甥李渊的表妹。所以萧瑀可以说是和李渊从小一起做官长大,关系很好。因为萧瑀是隋朝外戚,所以深受重用,在隋炀帝时已经出任过内史侍郎。李渊起兵后,写信给萧瑀,并让李世民亲自去拜访这位姑父。萧瑀当即投靠李唐,出任内史令,成为宰相。

〖Four〗、刘文静父亲是隋朝上仪同三司,因为战死殉国,所以刘文静年轻的时候就袭封仪同三司。隋末时他担任晋阳令,与当时的晋阳宫监裴寂关系密切。刘文静看出太原留守李渊胸怀大志,就与其结交,同时极为赞叹李世民的才干。刘文静是太原起兵的决策人之一,是元谋功臣,因此李渊称帝后就以刘文静为纳言,成为宰相。同时,给予刘文静和秦王李世民、尚书仆射裴寂一样的待遇:“恕二死”。

〖Five〗、窦抗出身河南窦氏,是隋朝洛州总管上柱国窦荣定之子,袭爵陈国公,在隋朝累官至幽州总管。窦抗是李渊妻子太穆皇后族兄,因为姻亲关系,自幼就与李渊交好。杨玄感起兵时,窦抗就曾经劝李渊起兵反隋。隋炀帝命窦抗巡视长城时,李渊在太原起兵,窦抗知道后大喜,立即前去投靠。李渊称帝后,窦抗兼任纳言,成为宰相。李渊即使是皇帝,也从不直呼窦抗之名,而是尊称其为兄,李建成、李世民等皇子兄弟都称其为舅。

〖Six〗、窦威同样出身河南窦氏,是窦抗、太穆皇后的叔叔,隋朝太傅窦炽之子。隋朝时,受到宰相李德林推荐,担任秘书郎,隋炀帝时圣人内史舍人。唐朝建立前夕,因窦威在隋朝任职多年,熟知朝纲礼仪和各项典制,李渊就让他参与起草各项章程、制度条令的工作。唐朝建立后,李渊的登基诏书就是窦威起草,被任命为内史令,拜为宰相。

[Two]、三省六部制时有几个丞相

〖One〗、唐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皇权与相权的争端,采取设立三省六部制以分割宰相的权力。

〖Two〗、唐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成为宰相。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Three〗、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各种征政事务,每部又领四司,计24司。

〖Four〗、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尚书令位高权大,自隋以来,基本不设

〖Five〗、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

〖Six〗、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扩大了,已不限于三省长官;宰相成员增多,既便于集思广议,又使之互相牵制,从而避免出现权臣专权的局面。这样,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了皇帝大权旁落。

〖Seven〗、简单来说,三省的首脑都相当于宰相,不过都是叫一些奇怪的名字,他们的职位都不高,最大的时候也只是正二品。

[Three]、唐太宗时期的三个宰相

〖One〗、魏征和房玄龄、杜如晦,是唐太宗在位期间的三位最著名的文臣,其履历如下:

〖Two〗、魏徵,现作“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祖籍下曲阳县。曾在隋朝做个小官,后随主官追随李密,归唐之后任太子建成的太子洗马,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帝位,任命其为詹事主簿,历任尚书左丞、秘书监、侍中、光禄大夫、太子太师等职,因直言进谏而名垂青史,名列凌烟阁二〖Fourteen〗、功臣。

〖Three〗、房玄龄(579年—648年),名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李渊在晋阳起兵后,追随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武德九年(626年),谋划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封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史、编纂《晋书》。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迁尚书左仆射、司空,封梁国公,名列凌烟阁二〖Fourteen〗、功臣。

〖Four〗、杜如晦(585~630年),字克明,京兆郡杜陵县人。李渊晋阳起兵后,成为秦王李世民幕府谋臣,授兵曹参军。迁陕州长史,从平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积极运筹帷幄,为时人所敬服。文学馆建立后,以为秦王府从事中郎,位列十八学士之首。玄武门之变时,联合房玄龄参与策划,同居首功,拜太子左庶子,封蔡(莱)国公。唐太宗即位后,历任兵部尚书、检校侍中、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配合房玄龄同心辅政,负责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并称“房谋杜断”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