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与唐朝

作者:网络 -
韩愈与唐朝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韩愈与唐朝,以及韩愈与韩非子是一个人吗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韩愈和颜真卿的关系
  2. 韩愈与柳宗元在为师方面的不同
  3. 韩愈与韩非子是一个人吗

[One]、韩愈和颜真卿的关系

〖One〗、韩愈和颜真卿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他们都是唐朝人。

〖Two〗、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Three〗、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

[Two]、韩愈与柳宗元在为师方面的不同

〖One〗、柳宗元与韩愈同为唐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提倡过古文运动,提出的有关教育方面的观点,具有很多共同点,同时也具有差异性:

〖Two〗、(1)柳宗元与韩愈教育思想的共同点

〖Three〗、①在人性观和教育作用上,二者都把人分为三个层次。韩愈根据“性三品”说,主张对中品的人,可引导他向上品靠拢,也可引导他向下品靠拢,这部分人存在着被改造的可能性,教育对这部分人的人性改造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部分人又占社会的大多数。柳宗元也把人性分为三个层次,由于“上智”与“下愚”不移,所以,他认为教育就是要把“有贤人之资”的“中人以上”的人,培养成为“内可以守,外可以行其道”的贤者。两者含有封建思想中命定论的观点,从天生不平等性来论证了教育的可能性和效果。

〖Four〗、②在教师观上,两者都提倡尊师重道,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针对当时教师的待遇差,加上受佛学和玄学的影响,所以社会风气不提倡拜师交友的状况,他们对这种不良风气进行了批评,着重强调教师的关键作用。两者都将师道的观念付诸于实践中,在具体的教学中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Five〗、(2)柳宗元与韩愈教育思想的不同点

〖Six〗、①在人性观和教育作用上,韩愈主张“性三品”说,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个层次,情的品级也分三品,且与性的品级相对应。上品的人“动而处其中”,情感表现自然适度;中品的人“求合于中”,情感表现虽然有时候过分,但力求自然适度;下品的人“直情而行”,情感表现没有控制。韩愈认为“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从天生不平等性来论证了教育的可能性和效果。柳宗元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贤者”(或称君子),根据儒家传统思想把人分为三个层次,认为教育就是要把“有贤人之资”的“中人以上”的人;培养成为“内可以守,外可以行其道”的贤者,柳宗元的教育目的是与他的“以德安民”的治国主张密切相关的。

〖Seven〗、②在教师观上,韩愈认为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以传道为本,以授业、解惑辅佐之,把“道”作为衡量和选取教师的根本标准,认为可以师者,不在于其年龄的大小和地位的高低,而在于其懂得“道”比自己早或比自己多。韩愈认为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应该“相互为师”,冲破了汉代重师法家法的旧框框。柳宗元继承了儒家教育的优良传统,提倡尊师重道,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提出“举世不师,故道益离”的观点,不重视教师就是不重视教育,不重视教育,就不能培养出合格的管理人才,没有合格的管理人才,社会就不能稳定。

[Three]、韩愈与韩非子是一个人吗

〖One〗、韩非子是战国时期人,韩愈是唐朝人,两者生活的时间相差一千多年,怎么可能是同一个人呢?

〖Two〗、韩愈,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代表著作有《韩昌黎集》等。

〖Three〗、韩非,战国时期韩国新郑人,韩釐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