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文物典故
大家好,唐朝文物典故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三彩腾空马背后的故事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下面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唐朝文物典故和三彩腾空马背后的故事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与李白有关的古物以及他的故事
国家一级文物:唐代石牛。石牛身长0.95米,高0.42米,头高0.65米,牛身完好。原在青莲镇石牛沟,《彰明县志》曾有记载。石牛沟在青莲镇太华村,紧临李白出生之地陇西院。因当地村民开荒时挖出一头酷似真牛的奇石,人们便称这条山沟为石牛沟。石牛自然形成,未经工匠的雕凿,四蹄跪伏,双目注视前方,背上光滑发亮,造型极为生动。
少年李白隐居匡山读书十年,回到青莲听人们说起石牛,十分好奇。
在石牛沟看到了神工造化、生动传神的石牛后,不禁吟诗一首:“此石巍巍活象牛,埋藏是地数千秋。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滴浑身有汗流。芳草齐眉弗入口,牧童扳角不回头。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该诗体现了诗人豪迈不羁的性格,历来被世人称颂。
石牛现搬至李白纪念馆陈列,供中外游人参观。2002年曾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引起不小轰动。
[Two]、三彩腾空马背后的故事
三彩胡人腾空马塑造的是一位体格雄健的西域少年正在驾驭奔马的情景,让人联想到很多故事。故事中马背上的少年,他的脸上似乎挂着一丝恬淡的微笑,洋溢着青春与生命的活力。他身上穿着的是一件典型的圆领长袍,其蓝色的釉料使这件作品十分珍贵。蓝色釉料在我国境内是不出产的,它应是从中亚或西亚地区通过丝绸之路输入,这就使这类器物制作成本极其高昂。在今天,收藏界常用“三彩挂蓝,价值连城”来形容同类三彩的珍贵。
[Three]、唐朝三件文物,以及介绍
唐兽首玛瑙杯,产于唐朝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此杯琢工精细,通体呈玻璃光泽,晶莹瑰丽。通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被评为国宝级文物。
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这件以深红色、淡红色为主调的红玛瑙,中间竟夹有一层淡白,如此神奇自然的变化,如此鲜润可爱的色泽,使这块红玛瑙成为世间稀有的俏色玉材。依料取题,因材施艺,是俏色玉雕的最大特点。琢玉高手往往能“取势造型,依形布局”,“依色取巧,随形变化”,对材料进行巧妙的雕琢。这件玛瑙杯,玉师在玉材的小端雕琢出惟妙惟肖的兽头,把纹理竖直的粗端雕琢成杯口,而口沿外又恰好有两条圆凸弦,线条流畅自然,天衣无缝。
这件国之重宝,象征着财富和权力,是一件高贵的艺术品,同时它也很可能是中西亚某国进奉唐朝的国礼,意义非同一般,是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中诞生的一件重要文物。
八重宝函,唐懿宗赐赠金银器,是供奉佛祖释加牟尼真身佛指舍利的一套盒函。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5月5日发现于宝鸡法门寺地宫,收藏于宝鸡法门寺博物馆。函内盛放着一枚供奉舍利,最外层是一个檀香木函,里面套装着三个银宝函、两个金宝函、一个玉石宝函和一座单檐四门纯金塔,但因最外层为檀香木银棱盝顶宝函出土时已残朽,故只见七重。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骆驼头高58.4厘米、首尾长43.4厘米。舞俑高25.1厘米。
骆驼昂首挺立,驮载了5个汉、胡成年男子。中间一个胡人在跳舞,其余4人围坐演奏。他们手中的乐器仅残留下一把琵琶,据夏鼐先生研究,应该是一人拨奏琵琶,一人吹筚篥,二人击鼓,均属胡乐。骆驼载乐陶俑巧妙地夸张了人与驼的比例,造型优美生动,釉色鲜明润泽,代表了唐三彩的比较高水平。
唐时,中亚有许多乐师、歌舞者留住长安城内,唐高祖曾拜中工安国出生而长居长安的安叱奴为散骑常侍。曹国人曹保及其子善才、孙曹纲都是蜚声艺林的琵琶名手。宪宗元和时,西域米国人米嘉荣曾为唐朝廷供奉。是歌曲名家。玄宗开元时,康国、史国均造使献胡旋女子。南亚、东亚诸国中的骠国、扶南,以及日本也有很多乐工旅居长安,带来了很多新的乐曲和乐器。
关于唐朝文物典故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