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后一位诗人韩偓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唐朝最后一位诗人韩偓,以及诗歌三月作者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One]、韩偓《寒食夜》译文
翻译为:切肤的轻寒刺面的风,梅花如飘雪,杏花正红。夜深里,斜搭上的秋千索静静地悬着,烟雨朦胧之中,隐约可见那座楼阁。唐代韩偓《夜深/寒食夜》,原文为: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注释:
〖One〗、恻(cè):凄恻。这里作者含主观感情色彩来写对天气冷暖的感受。
〖Two〗、翦翦(jiǎn):指春风尖利,砭人肌肤,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
〖Three〗、斜搭秋千索:据《古今艺术图》等资料记载,当时北方寒食节,有女子荡秋千为戏的习俗。斜搭:指秋千索斜挂在木架上。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据作者《香奁集》记载,诗人在往岁的寒食节,曾与一位女子有过一段情缘,但后来彼此分开了。这首诗显然是因怀念那位阔别三千里的情人而作。主旨赏析:这首诗描画的是一个春色浓艳而又意象凄迷的细雨尖风之夜,表面上只写景物,但景中见意,篇内有人,字里行间浮现着流连怅惘,抒写了诗人怀旧之情。全诗通篇只点染景物,不涉具体情事,也没有一处直接抒写怀旧之情,全借景物暗示、烘托,境界朦胧。
[Two]、诗歌三月作者
〖One〗、《三月》是唐代诗人韩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采用了《诗经》中“比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诗人欲表达韶光易逝的悲哀。
〖Two〗、诗的前三句从两方面选取具有特色的事物对三月进行了描写。第四句感叹美好的少年时光一去不回。
[Three]、唐韩偓写作背景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