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国家治理

作者:原创编辑 -
唐朝国家治理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唐朝国家治理的一些知识点,和唐朝关于黄河的治理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唐朝道制改革的影响
  2. 唐代对西域治理特征
  3. 唐朝关于黄河的治理

[One]、唐朝道制改革的影响

〖One〗、从贞观到开元,道从地理区划成为监察区划,反映了唐朝政府不断根据治理情况调整、完善国家制度,试图建立起从中央直达基层的政令传播渠道。

〖Two〗、依托于交通线而划定的贞观十道成为信息传递的空间载体,唐朝以此为基础,通过派使的方式推进政令落实。开元时期建立的以道制为核心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地方治理体系,为政令统一提供了制度保障。

[Two]、唐代对西域治理特征

唐朝对西域进行治理的方法为:设安西都护府、合理安置西域原统治者、加强货币管控、加强军事配置。唐朝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效仿西汉,建立了永久性军事和政治机构西州和安西都护府,后设立北庭都护府,以此来管理西域。

安西都护府和安西大都护府乃是唐朝管理碛西的一个军政机构的不同时期的名称,其统辖安西四镇,最大管辖范围曾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葱岭以西至达波斯,在北庭都护府分立之后,安西都护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

保留了西域各部及中亚诸国原来统治者的政治地位,任命原来的酉长或国王担任都督、州剌史等实职,授与中郎将、大将军、公、王等爵衔称号。各部落及诸国须定期朝贡和遣子入侍,其国王、可汗、酋长嗣位或有更迭,须经唐政府册封和承认,他们作为唐政府任命的官吏行使职权,其中有的部落首领,还由唐政府发给固定俸禄。

在货币制度方面,西域各地遵唐钱法形制铸钱流通,伊塞克湖北岸曾出土铸有突厥文、汉文合璧的西突厥货币。

为巩固和加强西域地区的统治,在军事设施方面,也建立了一整套机构,在安西、北庭辖境内各重要地区和交通要道,设有军、镇、守捉、烽、戌等军事单位,分布于天山南北各地,“大军万人,小军千人、烽、戌逻卒,万里相继”,“边烽互相望”,负责守卫边疆及稽查行旅。各族人民往来交通,必须持有府、州所颁发的“过所”(即通行证)。

[Three]、唐朝关于黄河的治理

〖One〗、唐朝对黄河的治理:在尚书省工部之下设水部,官员为都水监水部郎中,其助手为员外郎及主事,在河事上与地方官员存在上下级的关系。

〖Two〗、河堤谒者专司河防,以下又增添3位主事、4位掌固,进一步加强治河管理。唐代的地方官员都有治河修守的职责,治河主要依靠地方政府。

关于唐朝国家治理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