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唐朝

作者:网络 -
食在唐朝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食在唐朝,以及唐代有鸡蛋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食今的食是什么意思
  2. 唐朝的粮食以什么为主
  3. 唐代有鸡蛋吗

[One]、食今的食是什么意思

“食今的食”是一个中国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吃饭的时候,专心致志地只顾食物而不顾其他事情。这个成语源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岂不食是好食,难用争是。故废饱于食,不如穷于俭;出言有切,不如守素而静。”意思是说人们在饮食上的欲望虽然很大,但应该节俭有度,不要过分追求美食。所以“食今的食”也常常用来劝人要节制饮食,不要过分享乐。

[Two]、唐朝的粮食以什么为主

〖One〗、中国古代粮食种类多样传统,有五谷的说法。但是在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粟即谷,小米,都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到唐朝时期这种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稻和麦的比例逐渐提高,渐渐取代粟的主粮地位。

〖Two〗、唐朝时期,粮食种类大致按南北分布,南方粮食以稻为主,兼种麦,粟。北方以麦,粟为主,另外大豆,小豆,高粱,燕麦,荞麦等作物在南北方各有种植,这个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作物的种植,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的作物品种。

[Three]、唐代有鸡蛋吗

早在开始家禽驯养的时代,必然取蛋煮而食之,不仅鸡蛋如此。《礼记·月令》指出的“毋卵”即可反证古代有在春季从巢中觅取卵或雏禽的事实。

江苏句容县西周古墓中出土的原始瓷罐内即有少数鸡蛋和鸭蛋,经测定其完整的蛋壳大小,应是两端间的直径(长度)5.57和5.3厘米,横径(宽度)4.0和4.05厘米,蛋壳白色或带青色,这是两个鸭蛋;另一罐中的蛋壳较小而薄,其直径4.2和横径3.1厘米,应是鸡蛋壳。这仅是发掘古墓时附带的发现,可惜只作简单的介绍。

其次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的大批陪葬文物中,有一笥鸡蛋共约100只,这原是研究古代鸡蛋极好的物证,经通讯了解,出土时蛋壳尚完整,但不久蛋壳大部分严重破碎,经测定其中较完整的破壳,乃知鸡蛋的长度有5.6-6厘米,宽(横)径3.8-4厘米.这样的鸡蛋必然是当地选出来的,实则己相当于今日湖南省出产的普通鸡蛋。又甘肃省额济纳旗破城子汉代遗址出土的鸡蛋,其中一个较完整的,其长度5.2厘米,横径3.17厘米;在天水县也有同时代的鸡蛋出土。

新疆若羌县米兰古城遗址在1973年出的文物中也有鸡蛋,而旦很完整。根据彩色图片的说明,直径为3.2厘米。如果图片无误应是蛋长4.9厘米,宽度3.4厘米。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食在唐朝和唐代有鸡蛋吗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