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日本死战

作者:AI创作 -
唐朝和日本死战

大家好,关于唐朝和日本死战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唐朝最后一战结局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古代前十战役
  2. 怛罗斯之战后唐朝的反应
  3. 唐朝最后一战结局

[One]、古代前十战役

此战是黄帝、炎帝大战蚩尤,奠定了华夏民族的基础,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战争。

公元前1106年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汇集各部落大军,于牧野大破商军约17万人,自此推翻商朝统治,建立了800年周朝江山。

秦赵为争夺长平之地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战争,最后出现百万人大战,赵王临阵换将,以赵括为主将,而秦国则派出武安君白起。此战白起围杀赵军,赵军投降,白起为减弱赵国国力将投降的四十五万大军杀死,也奠定了白起杀神的称号。

年仅27岁的项羽一战成名,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破秦军,此乃灭秦之决定性战役。

垓下之战是楚汉战争决定性战役,此战项羽战败,自刎于乌江。奠定了汉高祖刘邦建立大汉朝的基础。

汉朝建立后边境常常受到匈奴人的攻击,几代帝王视匈奴人为大敌,到了汉武帝时汉朝兵强马壮,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匈奴大败,被迫西迁。

这是东汉末年曹魏一统北方的战争,以少胜多,于官渡大败袁绍

自曹操官渡大败袁绍奠定北方统一的大业,吴、蜀较弱,于是结盟对抗曹操,于赤壁火烧曹操大军,曹操大败,元气大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这是发生在东晋和前秦的战争,东晋谢玄以八万大军对战前秦的符坚八十万大军,谢玄大败符坚,自此奠定了南北对峙的局势。

此战是宋朝和金朝的战争,以岳家军为主力在朱仙镇大战,杀得金军鬼哭狼嚎。岳家军大获全胜,便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粉碎了金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Two]、怛罗斯之战后唐朝的反应

〖One〗、怛罗斯之战是当时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个大帝国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之间的一次对决。好像已经决定了当时的世界关系,也对现在的地缘政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大咖都对怛罗斯之战的过程做了详尽的描述。唐军以少对多,因为中亚小国的叛变,比较意外的是输掉了战役。

〖Two〗、怛罗斯之战是发生在唐朝最鼎盛时期的一场战役,当时的欧亚大陆上还有两大强国就是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所以唐玄宗的安西都护府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和部分中亚小国的联军发生的这次大规模战就相当于强强碰撞。这也是阿拉伯在多年的大唐边界冲突中唯一获胜的一次战争。

〖Three〗、唐朝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可能达到了冷兵器之最,他们装备的“明光铠”,马塑,都是高科技,一般的小国家根本装备不起来,而唐朝的披甲率可以达到60%,历数各朝,没有能达到这个比例的。

〖Four〗、高仙芝带了2万唐军,加上拔汗那和葛逻禄的1万仆从军,总计3万军队;阿拉伯人则动员了超过10万以上的兵力。前文说过,唐朝军队的装备,是冷兵器时代之最。也因为如此,唐王朝的将帅们在遇到兵力悬殊时,往往能够气定神闲,因为以少胜多,从来就是将帅们的拿手好戏。在怛罗斯,也不例外。高仙芝本来想先占据怛罗斯城,然后背城列阵。然而城里人早有准备,高仙芝久攻不下,阿拉伯人援军来到,唐军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局面。

〖Five〗、高仙芝率军奔袭700里,进攻怛罗斯,人困马乏,而且孤立无援,此时就是求一击得手。而石国这时已经向大食求助,怛罗斯里也已经有几千大食军队,大食也在谋划东进以攻安西四镇。而此时唐军在怛罗斯遭遇大食军主力,大食依靠城池而战,调兵遣将极为便利,占尽绝对优势。

〖Six〗、此战后,黑衣大食停止向东方扩张。而唐朝也停止了继续向西前进的步伐。此后两国基本上维持在和平状态。后来,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西域各国又重新开始投向黑衣大食,转而成为阿拉伯帝国的属国。所以今天中亚地区受到伊斯兰教影响非常大,包括今天新疆地区也收到了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Seven〗、总结:在天时、地利、人和不占优的情况下,奇袭取胜就成为了唯一致胜条件,然而此时怛罗斯已经被大食入主,而且遭遇大食主力,奇袭破灭后,就应该立刻撤军,然而大唐军人荣耀不允许,死战就成了最后的选取,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Three]、唐朝最后一战结局

在唐朝的历史上,就这样一支军队,他们镇守绝域四十载,到了最后一战时,士兵们绝多数都是满头白发了,而这支军队的将领就是郭昕。

唐朝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设立北庭和安西都护府,用以防御吐蕃的入侵。鼎盛时期,安西都护府统辖的唐军(又称为“安西军”)兵力一度达到了2.4万人。“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为平定叛乱,安西军成为平叛的重要力量之一。

但是,大军的内调,让吐蕃人趁虚而入,致使安西都护府和内地的通道中断,音信全无。当时郭氏家族子弟多人担任安西大都护,一直守护着安西都护府,郭昕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郭昕是汾阳王郭子仪之侄,郭子仪弟弟郭幼明之子,他是安西都护府最后一任大都护。

永泰二年(766年),中书令郭子仪奏请朝廷遣使巡抚河西、安西等地,时任左武卫大将军郭昕奉命前往巡抚河西、安西等地。出人意料的是,郭昕来到安西不休,朝廷与安西就断了联系,郭昕只能带着数千将士迂回安西西镇。

反观朝廷,上至皇帝下至大臣们都认为安西西镇早已沦陷了,也没有主动联系。15年后,也就是781年,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长安,安西西镇并没有沦陷,原因是郭昕率领几千唐军誓死镇守。

当时皇帝的唐德宗,感动之余,唐德宗下旨所有将士连升七级,郭昕被加封为安西大都护,封号为武威郡王。事情还没有结束,短短两年后,陇右地区又发生叛乱,唐德宗出逃。

朝廷自身难保,更没有力量来支援安西四镇了,一切都要靠郭昕自己。789年,北庭都护府被吐蕃攻陷,这意味着整个西域只剩下郭昕坚守,这是身处绝境。公元808年,安西西镇已经孤悬在外四十多年,郭昕的最后一战也充满悲壮。

当吐蕃大军兵临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城时,郭昕率领几千早已白发苍苍安西军死战不退,最终全部阵亡。郭昕是大唐在西域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也因此被誉为“铁血郡王”。

关于本次唐朝和日本死战和唐朝最后一战结局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