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年是哪个唐朝皇帝

作者:AI创作 -
702年是哪个唐朝皇帝

其实702年是哪个唐朝皇帝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外国皇帝自称朕的由来,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702年是哪个唐朝皇帝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唐朝最后一战结局
  2. 外国皇帝自称朕的由来
  3. 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结局

[One]、唐朝最后一战结局

在唐朝的历史上,就这样一支军队,他们镇守绝域四十载,到了最后一战时,士兵们绝多数都是满头白发了,而这支军队的将领就是郭昕。

唐朝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设立北庭和安西都护府,用以防御吐蕃的入侵。鼎盛时期,安西都护府统辖的唐军(又称为“安西军”)兵力一度达到了2.4万人。“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为平定叛乱,安西军成为平叛的重要力量之一。

但是,大军的内调,让吐蕃人趁虚而入,致使安西都护府和内地的通道中断,音信全无。当时郭氏家族子弟多人担任安西大都护,一直守护着安西都护府,郭昕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郭昕是汾阳王郭子仪之侄,郭子仪弟弟郭幼明之子,他是安西都护府最后一任大都护。

永泰二年(766年),中书令郭子仪奏请朝廷遣使巡抚河西、安西等地,时任左武卫大将军郭昕奉命前往巡抚河西、安西等地。出人意料的是,郭昕来到安西不休,朝廷与安西就断了联系,郭昕只能带着数千将士迂回安西西镇。

反观朝廷,上至皇帝下至大臣们都认为安西西镇早已沦陷了,也没有主动联系。15年后,也就是781年,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长安,安西西镇并没有沦陷,原因是郭昕率领几千唐军誓死镇守。

当时皇帝的唐德宗,感动之余,唐德宗下旨所有将士连升七级,郭昕被加封为安西大都护,封号为武威郡王。事情还没有结束,短短两年后,陇右地区又发生叛乱,唐德宗出逃。

朝廷自身难保,更没有力量来支援安西四镇了,一切都要靠郭昕自己。789年,北庭都护府被吐蕃攻陷,这意味着整个西域只剩下郭昕坚守,这是身处绝境。公元808年,安西西镇已经孤悬在外四十多年,郭昕的最后一战也充满悲壮。

当吐蕃大军兵临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城时,郭昕率领几千早已白发苍苍安西军死战不退,最终全部阵亡。郭昕是大唐在西域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也因此被誉为“铁血郡王”。

[Two]、外国皇帝自称朕的由来

〖One〗、但有意思的是,除了中国,还有个国家的皇帝也自称为“朕”。它就是日本。

〖Two〗、按照常理,外国古代也有封建君主制度,皇帝也自有称呼。只是由于历史文化、文字的不同,外国的皇帝不可能也自称“朕”。

〖Three〗、我们看到小说、影视剧等文艺作品里,外国君主自称“朕”或者被尊称为“陛下”等,都是因为翻译者为了便于中国人理解,而意译过来的。

〖Four〗、在古代,日本在很多方面长期模仿中国,而且时有超越之作,对国君的称呼就是一例。

〖Five〗、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于是创下“皇帝”一词作为比较高统治者的专属称谓。

〖Six〗、而且为了突出自己至尊无上的地位,将“朕”定为帝王自称专属之词。

〖Seven〗、那么,为什么日本的皇帝也自称为“朕”呢?

〖Eight〗、秦朝、汉朝都是大一统的帝国,国力强盛,疆域辽阔,威震四海。

〖Nine〗、而当时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列岛,尚处于部族林立的落后弱小的社会阶段。而且也受到了秦、汉帝国的影响。

〖Ten〗、其中一个较大的部落首领,派使者觐见东汉朝皇帝。当时的光武帝刘秀嘉许其远来恭敬之情,便赐国名以“倭”,授以金印。

1〖One〗、《后汉书?东夷列传》中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

1〖Two〗、《说文解字》中解释道:“委”表示随从之意,加上人字偏旁即“倭”,表示顺从、恭敬的人。

1〖Three〗、从此,倭国(即日本)经常向中国王朝进贡,交往日益增多。

1〖Four〗、日本统治者长期称为"王"或"大王"。

1〖Five〗、到隋朝时,倭国(即日本)不愿被视为藩属国,而是想竭力维持一种对等的地位。

1〖Six〗、《隋书?东夷传?倭国》记载,大业三年,倭国国王王多利思北孤遣使向隋朝进贡。

1〖Seven〗、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天子至书日没处天子无恙”。

1〖Eight〗、倭国国王引用中国皇帝的称呼,自称为“天子”,心态可见一斑。

1〖Nine〗、当时隋炀帝很生气,就对大臣说:“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大意是说,倭国属于蛮夷,不懂礼教,不想再听到这种事情。

20、此后,倭国国王的自大心态日益明显。

2〖One〗、公元681年(唐高宗统治时期),日本天武天皇着手制定了旨在加强皇权的《飞鸟净御原令》,其中第一次出现了“天皇”一词。

2〖Two〗、当时的日本已在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于是日本尊称君主为"天皇"。

2〖Three〗、“天皇”作为比较高统治者的名号,出现在远古中国。盘古之后是天皇时代,天皇又称天皇氏,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2〖Four〗、唐朝时,高宗李治于公元683年去世后,谥号天皇大帝。

2〖Five〗、因而,可以推测,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也就采用了"天皇"称号。

2〖Six〗、然而,中国皇帝都很克制地自称为“天子”,即天帝之子。而日本国王则毫不客气地称为"天皇"。

2〖Seven〗、公元702年,日本向大唐又派出了一批“遣唐使”,通报了改国号为日本、君主称为天皇等事项。

2〖Eight〗、日本君主对于"天皇"和“皇帝”两个称号并用。例如到近代的明治天皇时期,日本致外国首脑的信件、世界条约批准书、宣战诏书中,也有使用“皇帝”称号。

2〖Nine〗、后来,日本以"天皇"的名义发动侵华战争,到中国国土上烧杀淫掠,作威作福。

30、日本国王也自称为“朕”,日文写为“よ”,读作“yo”。

3〖One〗、“二战”中,日本最终战败。昭和二十年(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裕仁发布"终战诏书",代表日本帝国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3〖Two〗、在这份"终战诏书"中,第一个字就是“朕”,这是裕仁天皇的自称。

3〖Three〗、因为美国的干涉,裕仁天皇在战后免除了审判,日本建立了议会民主制。

3〖Four〗、为了顺应日本民意,允许天皇作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保留下来。

3〖Five〗、但是美国迫使昭和天皇裕仁发表了"人间宣言",承认天皇与平民无异,只是受国民拥戴的国家象征。

[Three]、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结局

〖One〗、贞观〖Fourteen〗、年(公元640年)八月,侯君集率兵平定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一带),九月,以其地为西州,置安西都护府,治所在西州交河城(今吐鲁番西北)。

〖Two〗、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十一月苏定方平定贺鲁,分其地为羁縻漾池、昆陵两都护府,各领都督府州若干;次年复移安西都护府于龟兹。

〖Three〗、后安西都护府曾几次移徙,直到长寿元年(公元692年)恢复安西四镇以后,才又把治所迁到龟兹。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武则天为了进一步巩固西北边疆,将安西都护府一分为二。

〖Four〗、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辖境约今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天山以南、葱岭东西诸城邦国仍属安西都护府。

〖Five〗、从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起,安西、北庭两都护府经过近30年的孤军奋战,最终陷落。

好了,关于702年是哪个唐朝皇帝和外国皇帝自称朕的由来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