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博物馆唐朝展品

作者:网络 -
河南省博物馆唐朝展品

其实河南省博物馆唐朝展品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拍摄,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河南省博物馆唐朝展品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唐朝以前河南有大象吗
  2. 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拍摄
  3. 唐代钧瓷存世量是多少

[One]、唐朝以前河南有大象吗

〖One〗、可定有啊,河南简称豫,这个豫字肯定跟大家有关。大象最早的祖先是满利象兽,生活在非洲北部地区。距今约四千万年以前,大象已经广泛分布在非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欧洲。

〖Two〗、在秦岭淮河一带的更新世中、晚期地层中曾发现过亚洲象化石。而更新世中期距今约一百万年至十万年,更新世晚期距今约十万年至一万年。根据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等方面的资料,在七千多万年前,亚洲象还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当然也包括位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地区。

〖Three〗、1935年,由考古学家梁思永主持的殷墟王陵东区1400号大墓附近发现了象坑,里面埋藏着一头成年象和一名大象饲养者。

〖Four〗、1978年,在殷墟王陵西区东南发掘的祭祀坑M35中就埋着一头幼象,它的身上还戴着一个铜铃。经有关专家鉴定,该幼象属于亚洲象。

〖Five〗、《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这说明距今约三千多年的商朝人已经把大象驯化为作战用的武器,可见在当时的河南地区,大象的分布是非常广泛的。

〖Six〗、根据亚洲象化石发掘地点的变迁和历史文献记载地点由北向南的增多变化,考古学家认为随着时间的变化,在中国境内的大象出现了由北向南迁移的趋势。

〖Seven〗、从周朝开始,大象开始由黄河流域逐步南迁。至春秋战国时期,大象在中国的分布北界已经退至淮河流域。

〖Eight〗、唐朝时期大象分布北界来到长江以南。所以唐朝时候河南还是有大象的。

[Two]、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拍摄

河南博物院馆藏文物有17万余件中有九大镇馆之宝,分别是贾湖骨笛、杜岭方鼎、妇好鸮尊、玉柄铁剑、莲鹤方壶、云纹铜禁、四神云气图、武曌金简、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可谓件件价值无双,更是河南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的比较好佐证。

1.莲鹤方壶,1923年于河南新郑李家园出土,是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方壶是一对,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

通高117厘米口长30.5厘米口宽24.9厘米。壶上有冠盖,器身长颈、垂腹、圈足。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一展翅欲飞之鹤;壶颈两侧用附壁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器身满饰蟠螭纹,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体小兽,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倾其全力承托重器。其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为一体,被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

2.杜岭方鼎,是商代中期的青铜器。是近来人类所能认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也是最早装饰饕餮纹与乳钉纹的中国礼器。

1974年郑州杜岭张寨前街出土,共两件,大的在国家博物馆,小的在河南博物院。

3.妇好鸮尊,属商代晚期(公元前11世纪)的青铜器,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通高45.9厘米,口长16.4厘米。

形体呈猫头鹰状,昂首、圆目、宽喙、小耳、高冠,双翅并拢,双足与垂尾共为三点支撑,后颈有口,上有盖,内壁铸“妇好”二字铭文。背有兽首弓形鋬。器身满布缛丽的纹饰,造型典雅凝重,为商器之精品。妇好鸮尊的造型很特别,工艺很复杂,没有高超的技术,根本制造不出来。

课外小知识:妇好,她是商王朝晚期一代雄主武丁的妻子,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4.云纹铜禁,是春秋中期(公元前620年——前467年)的器物。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出土,通高28.8厘米,器身长103厘米,宽46厘米。

禁为承置酒器的案,其器身以粗细不同的铜梗支撑多层镂空云纹,十二只龙形异兽攀缘于禁的四周,另十二只蹲于禁下为足。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用失蜡法铸造的时代最早的铜器,其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

5.出土于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前期(距今9000年前),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该骨笛是用鹤类尺骨管制成。磨制精细,7孔。在第六孔与第七孔之间有一小孔,经测音可以发两变音,应为调整第七孔发音而钻的调音孔。

此笛经试奏,证明是一种竖吹骨笛,也是后世竖笛或洞箫类乐器的祖型。当时的人们利用此笛吹奏出有节奏的音符,以此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神灵的尊敬;现代音乐家们使用此笛仍能吹奏五声阶的曲子《小白菜》。

6.《四神云气图》,产于西汉早期,1987年出土于永城芒砀山梁国王陵区柿园墓,壁画长5.14米,宽3.27米,面积16.8平方米,后经考古专家通过科技手段对壁画进行原样切割移至河南博物院。

《四神云气图》位于墓室顶部,中部一条7米长巨龙飞腾,东朱雀,西白虎,四周由怪兽、灵芝及云气纹图案装饰。壁画从主墓室顶部的西端起,向东延伸有丈余,总面积达30平方米,填补了我国西汉时期壁画的空白,比敦煌壁画要早600多年,被誉为“敦煌之前的敦煌”的四神云气图。壁画的主要内容为龙、白虎、朱雀、怪兽、灵芝及云气纹等组成的图案,历史艺术价值极高。不但是中国近来所见时代最早、画面最大、级别比较高、保存最为完整的壁画,更是一部承载西汉初年中国神仙思想的壮丽史诗。

7.玉柄铁剑,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虢季墓),剑长20厘米,茎长13厘米,属西周晚期器物。剑身插在精心制作的牛皮鞘内,剑外有丝织品包裹的痕迹,剑柄是由和田青玉制成,仿佛一株破土而出的竹子(竹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代表君子),竹节分明,玉质细腻,温润光滑。剑柄中空,里面插有铜制的芯,连接剑身和剑柄。由于埋藏久远,剑身已断为两截,鞘身也因锈蚀与剑身粘在一起,无法剥离。经过专家研究发现,这柄剑竟然是一块炼渗碳钢,而炼渗碳钢就是由块炼铁经过长时间渗碳,反复锻打而成,所铸器物也因此更锐利、坚韧。

玉柄铁剑制作精美,集铁、铜、玉三种材质于一体,是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制品。它的出土,将中国人工冶铁的年代提前了近两个世纪,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剑”。

8.武曌金简,产于唐代早期,1982年出土于中岳嵩山峻极峰,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0.1厘米,重223.5克,黄金纯度在96%以上。

金简呈长方形,正面镌刻双钩楷书铭文3行63字,“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迄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发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是武则天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七月七日来嵩山祈福,谴宫廷太监胡超向诸神投简以求除罪消灾。这是中国近来发现的唯一金简。

9.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是北宋瓷器,在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址发掘出土,口径5.8厘米,足径8.4厘米,高19.6厘米。

敞口细颈,下有圈足,颈部长腹分别刻以折枝莲花,器表满施天蓝釉,光亮滋润,布满开片。瓷瓶为传世御用汝瓷中绝无仅有,也为刻花汝官瓷的鉴定提供了实物依据。刻花鹅颈瓶不仅造型讲究,而且用刻花装饰,更饰以天蓝釉,保存完整无缺,实在弥足珍贵。

[Three]、唐代钧瓷存世量是多少

〖One〗、唐代钧瓷存世量没有多少,也就几十件了。

〖Two〗、唐代钧瓷(简写为唐钧)最早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唐墓的发掘,一批窑变花注子、罐等器物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Three〗、20世纪60年代以后,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在河南郏县黄道窑、鲁山段店窑、禹州赵家(门里一个外)窑等处发现了花釉瓷器,即我们所说的唐钧。

OK,关于河南省博物馆唐朝展品和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拍摄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