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将军宋朝

作者:原创编辑 -
王超将军宋朝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王超将军宋朝,王彦超在明朝是干什么的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王彦超在明朝是干什么的
  2. 北宋澶州是哪里
  3. 宋仁宗王相是谁

[One]、王彦超在明朝是干什么的

在明朝的时候应该是个死人吧!王彦超(914—986),字德升,大名临清(今河北临西)人,为五代及北宋初年的著名将领。屡建战功,声名显赫。官至右金吾卫上将军,封邠国公,宋初率子孙迁居义乌凤林乡(今义乌市毛店镇尚阳一带)。官宦子弟王彦超父王重霸,字定大,唐末跟随黄巢起义,后又归附于唐,授通奉大夫。907年,唐亡,朱温在汴州(今开封)称帝,改朝换代为梁,史称后梁。基时,王重霸官居太子少傅,加尚书,后以光禄卿致仕。后梁乾化四年(914),王彦超出生于大名府临清。因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自幼就胸怀大志,器度不凡,制行卓越,时以匡济天下为已任。后梁龙德三年(923)四月二十五日,晋王李存勖(xu)在魏州称帝,国号大唐,史称后唐,建无同光,是为后唐庄宗。同年十月九日,后梁亡。同光三年(925),庄宗派基第三子魏王李继岌为都统,兴旺同自洛阳出发,西征蜀国。时王彦超年仅12岁,就随军征战了。李继岌只用了75天时间就平定了蜀国。第二年班师回朝至浃西渭南时,不料部将李嗣源谋反,庄宗被流矢所中而身亡。李嗣源即位,改元天成,史称后唐明宗。此时李继岌成了无国可投的流亡者。他的亲信皆置主帅于不顾而四散逃命去了,唯王彦超始终紧跟不离,直至李继岌遇害。面对残酷的现实,少年王彦超看破红尘,萌生了出家之念,遂到陕西凤翔县重云山拜晖道人为师,出家修行。晖道人觉得王超并非凡夫俗子,就对王彦超说:“你是富贵之人,怎么能屈居于此呢?”于是赠送银两衣帛劝王彦超还俗离山。王彦超深感晖道人的真心善意,不久即还俗,流落到当时相对安定的吴越(今浙江省一带),投靠在吴越王钱镠麾下为官。戎马生涯吴越的创立者钱镠,唐末为杭州(今杭州)刺史董昌的部将,乾宁二年(895)二月,董昌以威海军节度使据越州(今绍兴)称帝,国号罗平。六月,唐以钱镠为彭城郡王、浙东招讨使讨伐董昌。次年五月,董昌兵败被俘后自杀,钱谬遂据有两浙。天复二年(902)进封越王,天佑元年(904)改封吴王。后梁建立后,钱镠称臣,受后梁封为吴越国王,正式建国,以杭州为首府。后唐长兴三年(932),钱镠死,子钱元瓘嗣位,遵遗命去国仪,自列为后唐藩镇,被后唐任为节度使,封吴越王。后晋天福二年(937)受封为吴越国王。此后新王嗣位,照例名义上自降为节度使列为藩镇,随即受封为吴越国王。后晋高祖石敬瑭见王彦超为人正直忠贞,在出兵讨伐陕西时,召至帐下,委以军机大权。天福初,王彦超官迁奉德军校,转殿前散指挥都虞侯,领蒙州刺史,再转岳州防御使兼护圣左厢都校。后汉中,被封为复州(今湖北仙桃市)防御使。后周时期,是王彦超大显身手,建立丰功伟绩的辉煌时期,他随太祖郭威南征北战,为后周的建立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广顺元年(951)正月,玉彦超率兵攻克徐州,为武宁(徐州)军节度使。八月,移晋州节度使。拒北汉入侵,授为晋绛行营马军都虞侯。广顺二年(952)十月,改任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节度使。广顺三年(953)闰正月,加检校太尉。四月,由河阳三城移镇河中(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改河中节度使。显德元年(954),后周太祖郭威驾崩,柴荣即位,史称世宗。同年正月,王彦超加同平章事。北汉主刘崇认为后周太祖新死,是攻灭后周的比较好时机,就请援兵于辽,辽汉联军南下进逼潞州(今山西长治),后周世宗柴荣亲征,河中节度使王彦超从晋州起兵响应击敌东面。柴荣令王彦超会同陕府节度使韩通引兵人阴地关,与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合军西进首攻汾州城。王彦超与符彦卿二军合攻锐不可挡,北汉守军皆已惧怕,无心恋战,眼看城池攻破在即。然而王彦超却下令停攻,部将不解都来谏阻,认为胜利在望,岂可停止不攻。王彦超道:“大兵压境,孤立无援,加上我军士卒精锐,以一挡十,破城只是朝夕之间的事。遣军强攻,死伤必多。何必不少待一二日,令他归降为好?”众人听后,心悦诚服。乃收兵人营,只遣部吏入城投书,谕令速降。果然北汉汾州防御使董希颜从命,开城相迎,成为古代军事史上以谋取胜的一段佳话。四月,王彦超收复石州(今山西离石),擒获北汉刺史安彦进,斩其于太原城下。七月,王彦超改忠武军节度使。移镇许州(今河南许昌),加兼侍中。显德二年(955)三月,王彦超累官行营马步左厢都排阵使,他筑垒于李晏口,屯兵戍守,击退了契丹的入侵,保住了一方安宁。同年十一月,王彦超升为前军行营副部署。后周世宗派李彀、王彦超率军进攻南唐。十二月,王彦超破南唐援军于寿州(今安徽寿县)城下。次年王彦超改任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节度使。显德六年(959)六月,原凤翔节度使李晖卒,王彦超改任凤翔(今陕西风翔县)节度使。显德七年(960),恭帝接位,加王彦超检校太师,西面缘边副部署。王彦超自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首任凤翔节度使,至宋开宝二年(969)离任入京,在凤翔为官整整十年。风翔在唐时就有西京之称,是军事要地。王彦超在凤翔任职期间,不仅防党项、西夏入侵,保卫了西北方的安宁,也为百姓办了许多有益的事情。据《中国通史简编》载,王彦超曾率军兴修水利,造福于民。同时,于宋初任节度使期间,王彦超在凤翔城内建了一座真兴寺,寺阁宏伟壮观,高30丈。现在这座寺已被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了重修,使古老的真兴寺重展昔日雄风。谦谦君子960年春,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得天下。王彦超仍留任凤翔,任节度使并加中书令。为维持其赵氏政权,避免重蹈五代灭亡之覆辙,赵匡胤接受了枢密使赵普的建议,采取劝谕和胁逼并用手段,迫使武将们主动交出兵权。开宝二年(969),宋太祖召凤翔节度使王彦超、安远军节度使武行德,护国军节度使郭从义、定国军节度使白重赞、保大军节度使杨廷璋等同时入朝,在皇宫后苑设宴。席间宋太祖举着酒杯对赴宴的各位节度使说:“卿等均国家旧臣,随朕鞍前马后,南征北战,戎马倥偬,至今尚无休养安乐的时候,这实非肤礼待贤臣的本意。”王彦超马上听出了赵匡胤的弦外之音,领会了皇上的意图,即离席跪奏道:“臣素来功微,承蒙恩宠。现年事已高,望能恩准我告老还乡。”宋太祖也马上离席亲自扶起且嘉慰道:“卿可谓谦谦君子矣。”然而武行德等人却不明白皇上的用意,历陈平昔战功及履历艰辛。宋太祖听了冷笑道:“这是以前的事,不值得再提了。”次日,宋太祖下诏,撤消了主要将领的职务,接着又收回了武行德等人的兵权,使节度使这个从八世纪中叶以来炙手可热的官职终于退出了政治舞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典故。惟王彦超主动交出兵权乞归田园之举,深为宋太祖的赏识,反而留镇如故。不久,王彦超奉命入朝授右金吾卫上将军。太平兴国六年(981),封颁国公。不纳太祖王彦超与宋太祖赵匡胤之间还曾流传有一段轶事。在五代后汉时,赵匡胤还是一个无业游民。为了闯天下,赵匡胤来到复州(今湖北省沔阳县西北),想投靠时任复州防御使的王彦超。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与王彦超是同僚好友,并同任过岳州(今湖北孝感县)防御使。因此赵匡胤想通过这层关系,得到王彦超的重用和提拔。然而王彦超却没有收留他,只是给了十贯钱,打发赵匡胤走了。赵匡胤离开复州到了随州(今湖北随县),投靠随州刺使董京本,董收留了赵。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后。始终念念不忘这段不尽人意的往事。一次,宋太祖与王彦超设宴围猎,在酒酣时道:“联昔日来复州投卿,卿因何不纳?”王彦超听了立即降阶顿首道:“浅水岂能藏神龙耶,当日陛下不留滞于小郡实乃天意也!”宋太祖听完哈哈大笑,也就不再追究过去之事了。王彦超在军事上是一个统帅,在政治上则垂戒后裔,勉为善事以自庇。平时为人温谨,他对所镇之地均竭力安抚百姓;对士兵也十分和蔼可亲,能“礼贤下士”,从不盛气凌人;对待家人则很严格,平时要求子孙自己动手,尽量不雇佣人。他虽入京做了右金吾卫上将军,可谓位高权重。但看到一大批昔日有功之臣削职为民,深感京城决非久留之地,早在致仕前他就谋划着外迁之事。一方面他自己向皇上一再奏请卸任,要求致仕;另一方面遣子出外寻找安身之地。太平兴国八年(983),王彦超以右金吾卫上将军禄加太子太师致仕,即举家南下经吴越会稽到义乌定居。雍熙三年(986),王彦超与世长逝,享年73岁。赠尚书令。为纪念王彦超,1990年10月,经义乌市有关部门批准,在塔山乡石壁将军殿为王彦超塑像纪念,并勒刻碑文,供后人世代瞻仰。’主要借鉴资料:《续资治通鉴长编》,[宋]李涛《东都事略》,[宋]王称著《古今纪要》,[宋]黄震著《旧五代史》,中华书局1976年版《新五代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宋史》,中华书局出版《[嘉庆]义乌县志》,义乌市地方志办公室总结,1997年10月义乌《凤林王氏宗谱》,王登礼编

[Two]、北宋澶州是哪里

北宋时期的澶州是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市。当时是北宋河北东路的重要府州。宋真宗时期,辽国南下入侵,受到宋军的顽强抵抗,当辽军到达澶州时(今河南省濮阳西南)。宋朝宰相寇准受命出征,两军主力在澶州形成对峙状态。萧太后最信赖的将军萧达兰在外出侦察时,被宋军用床子弩射死。他的战死对战局产生了极大影响,使双方最终签订了停战和约,即“澶渊之盟”。

[Three]、宋仁宗王相是谁

〖One〗、王德用:980-1058字元辅。鲁国公、尚书令王超之子。至道时,随父攻西夏为先锋。历官环庆路指挥使、殿前都虞候、步军副都指挥使等。康定初,出为保静军节度使,徙真定府、定州路都总管,镇守边防,名闻边塞。朝廷与契丹议和,遂徙陈州,再改集庆军节度使,封冀国公,以太子太师致仕。后起复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郑州。至和初年,为枢密使,封鲁国公。卒,赠太尉、中书令,谥武恭。

〖Two〗、王钦若:962-1025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人(今江西新余)。淳化进士,真宗初年,授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景德初,契丹攻宋,密请真宗迁都金陵,为寇准所阻,出判天雄军。还朝,判尚书都省、领修《册府元龟》。天禧初,为左仆射、平章事。两年后罢相,出判杭州。仁宗初,复相,与丁渭、林特、陈彭年、刘承珪,时人称为“五鬼”。卒,则太师、中书令,谥文穆。

〖Three〗、林特:字士奇。南剑州顺昌人(今属福建)。仕南唐,授兰台校书郎。宋初,为长葛尉,后历任大理寺丞、三司副使、修玉清昭应宫副使等。为人善附会,与丁渭等五人号称“五鬼”。仁宗即位时,进刑部尚书、翰林侍读学士。丁渭贬官,林特亦落职知许州。后还朝,病卒,赠尚书左仆射。其人长于吏事,曾奉诏撰《会计录》三十卷。

〖Four〗、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改字公言,苏州长洲人。淳化进士。历任峡路转运使、刑部员外郎、枢密直学士等。天禧三年为参知政事。次年,排斥寇准去位,升为宰相,封晋国公。暗中交结内侍雷允恭,左右朝政。后贬崖州司户参军,徙雷州,又徙道州。明道中,授秘书监,致仕。其人喜为诗,长于书画、音律、博弈,为官机敏有智谋,狡猾过人,与林特、王钦若等时称“五鬼”。后死于光州。

〖Five〗、夏竦:985-1051字子乔,江州德安人(今属江西)。以父战死,授丹阳主簿,举贤良方正科。历官右正言、尚书礼部员外郎、知制诰、枢密副使等。宝元初,西夏元昊来犯,出知永兴军,后徙鄜州、改判河中府。庆历中,召拜枢密使,以谏官反对,改知亳州。病死,赠太师、中书令,谥文庄。积家财巨万,生活奢侈,但为郡守有政绩,治军尤严。

〖Six〗、陈尧佐:963-1044字希元,阆州阆中人(今属四川)。端拱进士,历任殿中丞、两浙转运副使、京西转运使等,入朝为三司户部副使,同修《真宗实录》,擢知制诰兼史馆修撰,拜给事中、参知政事。明道中,罢知永兴军。景佑四年(1037),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即拜相),但不入即罢相致仕。自少好学,善古隶八分,笔力端劲,尤工诗。卒,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

〖Seven〗、宋庠:996-1066字公序,安州安陆人(今属湖北)。天圣进士第一名。历官左正言、知制诰、权判吏部流内铨、翰林学士等。宝元中,拜参知政事。遇事分别是非,与宰相吕夷简不睦,出知郓州。后复为参知政事,改枢密使。皇佑中,拜相,出知河南府,旋再拜同平章事充枢密使。后以司空致仕。卒,赠太尉兼侍中,谥元献。庠爱读书,至老不倦。

〖Eight〗、宋祁:998-1061字子京,宋庠之弟。天圣进士,授大理寺丞、国子监直讲、预修《广业记》,迁权三司度支判官。历任知制诰、权同判流内铨、翰林学士等,参予修撰《新唐书》列传,后出知定州,改益州,旋授三司使。后被包拯弹劾其奢侈过度,出知郑州。卒赠尚书,谥景文。

〖Nine〗、陈执中:字昭誉。少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历任右正言、三司户部副使、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等。康定初,拜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皇佑初,以足疾辞职,改授尚书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后拜司徒,封岐国公。卒,赠太师兼侍中,谥恭。

〖Ten〗、刘沆:字冲之。吉州永新人(今属江西)。天圣进士。历官三司度支、同修起居注、判吏部流内铨等。后出知谭州兼安抚使,镇压湖南瑶人起事。皇佑中,拜参知政事。至和初,拜同平章事。中丞张昪弹劾其挟私出御史,罢相,出知应天府,徙陈州。卒,赠左仆射兼侍中。

1〖One〗、贾昌朝:998-1065字子明,真定获鹿人(今属河北)。同进士出身。历官殿中丞、尚书礼部郎中、权知开封府等,以权御史中丞,上书备边六事:驭将帅、复士兵、训营卒、通四夷、绥蕃部、谨觇候,多施行。庆历三年(1043),拜参知政事。次年,改枢密使,旋拜同平章事,仍兼枢密使。罢相后出判大名府。嘉佑初,复为枢密使。再罢守许州。卒,谥文元。

1〖Two〗、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今属安徽)。进士出身,历官海盐令、秘书丞、左谕德、直龙图阁等。宋仁宗即位后,迁户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判吏部流内铨。后拜参知政事。为人刚正,遇事敢言,时人誉为“鲁头参政”。卒,赠兵败尚书,谥肃简。

1〖Three〗、薛奎:967-1034字宿艺,绛州正平人(今属山西)。淳化进士。历官隰州军事推官、淮南转运副使、陕西转运使、江淮制置发运使等,入朝为三司户部副使。因与李士衡不合,出知延州。天圣中,权知开封府,迁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性刚毅,遇事敢言,执政谋议无所畏避。天圣七年,拜参知政事,后以疾数辞官,罢为户部侍郎、资政殿学士、判尚书都省,旋病死,赠兵败尚书,谥简肃。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