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胡人 石雕

作者:侠名 -
唐朝胡人 石雕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唐朝胡人 石雕,大唐秦王陵规模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大唐秦王陵规模
  2. 北魏石灯收藏价值

[One]、大唐秦王陵规模

2.这是因为秦王陵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建设最宏伟的一座,它包括了陵墓、陪葬坑、神道等多个部分,其中陵墓本身就占据了很大的面积。

3.此外,大唐秦王陵还有许多陪葬坑,这些坑中埋葬了大量的陪葬品和陪葬人,使得整个陵墓的规模更加庞大。

同时,陵墓周围还有神道,用于祭祀和纪念秦始皇。

这些附属部分也使得大唐秦王陵的规模更加宏大。

[Two]、北魏石灯收藏价值

中国灯具文化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灯具形制逐渐多样、功能日趋完备。各个时期的灯具反映出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信息,是彼时艺术审美与技艺的体现,这些灯具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凝聚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既是一种物质文化的形态,又是精神文化的彰显。

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大同),至公元494年,共建都于此97年之久,大同成为当时中国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遗存了大量的北魏墓葬。近年来,随着大同考古工作的有序推进,出土了许多北魏平城时代的精美灯具,按材质来看,主要有陶质、铁质、石质。

从出土情况来看,此时陶灯的形制基本延续汉代风格,多出土于北魏中早期的墓葬中,主要有豆形灯及多枝灯,造型简洁实用;大同地区的北魏时期墓葬中铁质灯具出土较少,且时代均集中在北魏中期,从当前业已发表的发掘简报来看,仅有迎宾大道北魏墓M7〖Three〗、大同迎宾大道北魏墓M19:32及大同七里村北魏墓M4,时代均为北魏中期,造型原始古朴,实用性强。需要强调的是大同七里村北魏墓群M4及迎宾大道北魏墓群M73出土的铁灯的形制,在整个北魏时期仅有平城发现,类似造型的灯具还有大同。

汉代就已经出现的石灯,在北魏平城时期兴盛起来,成为当时的主流灯具。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石质灯具在平城地区出土数量比较多,且无论是平民墓还是贵族墓葬中均有发现,这与当时人们普遍将其作为日常照明用具以及明器陪葬有关。此时期石灯的形制也较多,除豆形灯外,还有双孔壁插式灯、人俑座灯等,石灯纹饰上出现大量的佛教及外来文化元素。如大同市博物馆藏覆莲纹石灯,灯盘及灯座上均刻有莲花纹。北朝后期,石质灯具的发展逐渐走向末端,隋唐之际,石灯在墓葬中鲜有出现。

从当前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拓跋鲜卑定都平城以后墓葬中开始大量出土灯具,如七里村北魏墓群、南郊北魏墓群M25〖Three〗、M102及M17〖Five〗、迎宾大道M7〖Three〗、雁北师院北魏墓群、下深井北魏墓等,且多数灯具置于墓室中部或墓角。出土的灯具材质多样,包括陶制、铁质、石质,其中又以石质灯具比较多、最具有时代特色。

[Two]、大同市博物馆藏部分北魏时期灯具赏析

〖One〗、北魏陶连枝灯,2000年大同城东雁北师院北魏墓群M2出土。出土时位于墓室中央。泥质灰陶,通高41厘米,由盘、柱、底座、枝灯配套组成。圆形灯盘口径16.2厘米、深4.8厘米,平底,方唇。灯柱高23.5厘米,呈上细下粗状,上有8个插孔。底座喇叭形状,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底径20.5厘米。八支灯柄弯曲细长,分上下两排插入柱体,错落安置,颇显气派,圆形灯盘,直径约7厘米,深约2厘米,与此相似的还有大同南郊区田村北魏墓出土的连枝灯。通过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的类比,确定墓葬的时代应为北魏太和年间。

〖Two〗、双孔壁插式彩绘陶灯,1999年大同南郊田村北魏墓出土,口径12厘米、底径6.2厘米、高11厘米。灯盘呈圜底圆钵形,尖圆唇,浅腹,灯盘外壁彩绘两周黑丝弦纹。圆形底座,底座下部内敛,灯座两侧装圆筒形壁插,器身分段施红彩。

〖Three〗、2013年大同市御昌佳园北魏墓出土石雕瑞兽灯。长13厘米,宽12厘米,高27厘米。砂岩石质。半圆形灯盏,圆柱形灯柱,四神兽(缺一)蹲坐于方形石座上。两两相对,四爪紧抱灯柱,口衔灯盏。方底方足,座四面浮雕龙纹及花卉纹,生动传神。

〖Four〗、陶楼灯,2001年大同市七里村北魏墓群出土,通高24.6厘米,灯盘口径11.7厘米,底边长14.3厘米,大同市博物馆藏。泥质灰陶,灯座为方形重檐瓦屋,下层四面开门窗,上层各面各开两个窗洞。屋顶接灯柱,上为圆盘形灯盏。这种造型仿自汉魏建筑,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有重要意义。

〖Five〗、覆莲花卉纹石灯,大同市博物馆藏。通高23.5厘米,灯盘呈圜底圆钵形,口径14.7厘米,覆莲形底座直径12.5厘米。灯盘饰莲花及方格纹一周,下托仰莲莲瓣。圆柱形灯柄,中部有一道凸棱绞丝纹为饰,上半部分刻斜方格纹,下半部刻向上的三角纹,覆莲瓣底座。

〖Six〗、双孔石灯,大同市博物馆藏。口径9.3厘米,底径5.5至5.8厘米,高11.2厘米。灯碗圜底圆钵形,平沿敞口,平面近椭圆形,下承长方形底座,与灯盘相接处斜削为溜肩,中部对称凿两孔,灯碗上有烟炱痕,根据出土墓葬时代分析,时代应为北魏中期。

〖Seven〗、胡人驯狮石灯,大同市博物馆藏。圆形灯碗,方形座,灯擎之处高浮雕胡人驯狮,胡人深目高鼻,着胡服胡帽,右腿呈跪立状,左腿半蹲,左手紧按狮头,呈驯狮状。雄狮大眼圆睁,张嘴作怒吼状,势欲挣脱,技法粗犷,显得生动传神,极有感染力。

〖Eight〗、莲花龙纹石灯,大同市博物馆藏。圆钵形灯盘,直口,平沿,弧腹下收盘口处饰一周绳索纹,绳索纹下浮雕一圈忍冬纹,忍冬纹下托仰莲瓣纹。六棱形灯柱,灯座上部为圆形,刻覆莲花纹及龙纹,下部方形,满饰缠枝忍冬纹,四足,足部均刻有瑞兽。

〖Nine〗、力士顶灯石灯,大同市博物馆藏。浅钵形灯盘,灯盘下高浮雕三个背靠的力士,力士双腿分开呈半蹲状,双手向上托举灯盘,方形底座。

关于唐朝胡人 石雕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