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记时

作者:侠名 -
唐朝记时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唐朝记时的一些知识点,和古代如何计时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中国古代前十计时器
  2. 古人记时的方法
  3. 古代如何计时

[One]、中国古代前十计时器

“圭表”是一种依靠计算日影长度来计时的工具,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直立在地面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南北放置测量表影的刻板叫做圭。时间又被称为“光阴”,意即太阳在地上留下的阴影,光阴一词就和圭表有关系。圭表是测定正午的日影长度以定节令,定回归年或阳历年。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所测定的回归年数值的准确度斗居世界第一。通过进一步研究计算,古代汉族学者还掌握了二〖Fourteen〗、节气的圭表日影长度。这样,圭表不仅可以用来制定节令,而且还可以用来在历书中排出未来的阳历年以及二〖Fourteen〗、个二节令的日期,作为指导汉族劳动人民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Two]、古人记时的方法

我国古代记时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One〗、天色记时法,古人根据一天中的天色变化而将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Two〗、地支记时法,就是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地支纪时法又分为十二时辰制,二〖Fourteen〗、时辰制和十时辰制;

〖Three〗、漏刻纪时法为百刻制,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Three]、古代如何计时

古代有多种计时方法,以下是其中几种:

1.水漏计时法:利用水量流入或流出的时间来计算时间长短,主要有壶漏、甩漏等。

2.钟表计时法:最早的钟表为唐代的石钟,以机械设备产生声响以刻度时间,后来的又有八音、鼓钟等钟表。

3.日晷计时法:利用日影的长度和位置变化来计算时间,通常用于白天的计时,可分为直杠式和不等式日晷。

4.火漏计时法:利用蜡烛或香的燃烧时间来计时。

5.時漏法:利用砂漏的时间来计算时间,主要用于测量很短的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计时方法多存在误差,并不十分精确,但在古代技术条件下仍有广泛的应用。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量学的出现,计时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