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朝简史

作者:本站原创 -
汉唐朝简史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汉唐朝简史,济南简史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儒学在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的发展史
  2. 济南简史
  3. 武则天简史

[One]、儒学在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的发展史

[One]、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代表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他的主张可概括为:1.仁。仁者爱人。这是他的思想核心。2.德。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3.礼。主张“克己复礼”。所谓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自律,以便恢复周礼。4.有教无类。

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们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孟子的主张:1.仁政。2.“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3.性善论。荀子的主张:1.仁义王道。2.“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3.人之性恶。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得到大发展,成为“蔚然大宗”,当时有“非儒即墨”之说。

尽管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盛极一时,但是得不到统治者的认可。反而是韩非子的“以法治国”、“法术势”思想得到了嬴政的认可支持,成了秦朝的治国思想。

汉初统治者采用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但面临着内忧外患三大问题,即王国问题、土地兼并问题、匈奴威胁问题。形势的变化要求统治者从无为而治的状态转为积极有为。

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了自己的主张。1.春秋大一统。因为古代没有标点符号,这里的春秋是一本书,即《春秋》。董仲舒这一主张的意思是《春秋》这本书的主要思想就是“大一统”。2.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3.“三纲五常”。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主张。政治上重用儒士,思想上“罢黜**,独尊儒术”,教育上规定五经为教科书,设立太学和地方学校。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唐朝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北宋儒学家以儒学为主,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理学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二程主张:1.世界观。理是万物本原,理先物后。2.伦理观。将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人伦者,天理也”。“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3.认识论。格物致知。朱熹主张:1.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三纲五常。2.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陆九渊主张:1.世界观。心是万物本原。2.认识论。反省内心。王阳明主张:1.整顿人心才能挽救统治。2.心外无物,心外无理。3.致良知,知行合一。

明末李贽以异端自居,离经叛道。他的主张:1.反对个人崇拜,反对教条主义。孔子并非天生圣人,儒家经典并非神圣至尊。主张判断是非的标准,依照时代的变化而变化。2.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末清初三大杰出思想家。黄宗羲的主张:1.揭露君主专制,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3.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4.工商皆本。手工业、商业与农业都是本业。

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思想,开创一代朴实学风。

王夫之主张:1.唯物主义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事物的变化有规律可循。2.认识论。主观认识来自客观对象,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3.方法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这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总之,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演变过程: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发展,秦朝受打压,汉武帝之后成为正统,宋明时期成熟,明清之际受挑战。

[Two]、济南简史

南历史悠久,是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隋代大佛(位于历城区大佛村,凿山而成,建于隋代,为山东第一大佛)。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谭人所作讽刺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济南的文献。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Three]、武则天简史

武则天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招进宫的一位小妃子,等于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勾搭成奸,李世民死后,李治继位为唐高宗,因辈分关系无法直接接纳武则天,于是让她出家再还俗。高中死后,武则天便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周。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