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过年的文化

作者:原创编辑 -
宋朝过年的文化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宋朝过年的文化,以及北宋人民当时是怎样欢庆春节的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历史中宋代的春节叫什么
  2. 两宋时期的春节叫什么有何风俗
  3. 北宋人民当时是怎样欢庆春节的

[One]、历史中宋代的春节叫什么

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元旦前几天,人们就洒扫庭户,准备过节。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合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直到天明,称“守岁”。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大街上搭彩棚,摆满各色货物,歌馆、舞场挤满了人,连妇女也出来游乐。

[Two]、两宋时期的春节叫什么有何风俗

宋代,除夕送礼在民间已成风俗。那时称“馈岁”、“别岁”。除夕这天,邻里乡亲相互馈赠少量米面,表示新的祝贺,相互邀请饮酒,辞旧迎新。展示了中国人珍惜年华、重人情的淳厚质朴的风俗。宋人过年都要饮屠苏酒,这种风俗在宋代很盛行。屠苏是一种草名,有这种草酿造的酒,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花椒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过年饮屠苏酒正好相反,却是从最年少的饮起的。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宋代的除夕夜,爆竹之声通宵不绝。除夕之夜,人们要守岁,宋人席振起《守岁诗》写道:“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宋代农历正月初一,三更过后、五更来临之时,爆竹便响彻天空,便开始了拜天地、祭祖先、互相拜年的活动。同僚亲朋之间拜年互贺新春更是免不了的,有趣的是,在宋代,一些达官贵人因为亲戚朋友太多,时间不够,本人不能亲自前往,就让仆人拿着自己的名片去往别人家,也算是拜年了,周煇《清波杂志》载:“宋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往。”

[Three]、北宋人民当时是怎样欢庆春节的

春节这一天,宫廷里要举行大规模的朝会,也就是“春晚”,天子受百官朝贺,俗谓“排正仗”。也常有辽、高丽、西夏、于阗、回纥等地的外交官前来朝贺。春节晚上,皇帝们更是有理由不理朝政,也出来散散心,美其名曰与民同乐,有诗赞曰:“正月端门夜,金舆缥渺中。传觞三鼓罢,纵观万人同。”当时整个大宋朝无论是衙役还是城管,都要放假七天,日期和现在差不多。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床,梳洗打扮,穿上新衣,走亲访友,相互祝福,把酒相庆,民间进行“关扑”,也就是**博。宰相王安石咏诗描绘春节的景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末年,宋徽宗为显太平景象,更是开办**城灯展,张灯结彩,新奇壮观,仕女嬉游,通宵达旦,把春晚推向极致。

关于宋朝过年的文化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