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芙蓉楼

作者:本站原创 -
唐朝 芙蓉楼

很多朋友对于唐朝 芙蓉楼和芙蓉楼古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芙蓉楼怀古诗心
  2. 芙蓉楼的赏析
  3. 芙蓉楼古诗

[One]、芙蓉楼怀古诗心

这首诗有它的特色,诗人要表达的并不是自己送别友人时的离别之情,而是以一个墨客身份,借“芙蓉楼”这一胜迹,进行超越性的丰富联想。第一行“送别的秋雨已风干历史的高阁”是写古,让人感受到当年唐朝诗人王昌龄送别辛渐时的离别酸楚。后两行“现代的阳光/放低耳朵/对饮/一壶冰心”写今,诗人以拟人、夸张的手法,想要告诉读者,如今站在芙蓉楼上,仍旧听到当年对饮话别的声音,给读者再现了一个鲜活的画面,更想要告诉读者他对古代诗人高风亮节的钦佩之情。而这后两行诗意的跳跃给诗歌以张力,深刻意旨是要在反复的阅读中才能体悟到。可想诗人独特的匠心,把这首诗的意境打磨的如此深远。

[Two]、芙蓉楼的赏析

〖Two〗、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Three〗、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此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Three]、芙蓉楼古诗

作者简介:崔峒(一作洞),生卒年、字号皆不详,唐代诗人。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

OK,关于唐朝 芙蓉楼和芙蓉楼古诗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