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俗语著作

作者:侠名 -
宋朝的俗语著作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宋朝的俗语著作的一些知识点,和北宋时期大力创作慢词,使慢词得以与小令平分秋色的词作家是谁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宋朝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苏湖指的是什么
  2. 北宋时期大力创作慢词,使慢词得以与小令平分秋色的词作家是谁
  3. 有接天莲叶相伴是哪朝诗人谁写的

[One]、宋朝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苏湖指的是什么

苏湖并不是苏州河西湖,是统称,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南部、浙江、安徽东部,也就是古代的江南地区,鱼米之乡.主要粮食作物水稻.2.反应了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完全南移.原因:

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

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

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3.广州、明州(今宁波)、杭州、泉州.注重海外贸易,鼓励对外交往.,设市舶司来管理海外贸易.4.经济体制不是由人为或行政所左右的,它是随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而改变的,任何非自然的改变力都只能在区域内淤滞或加快其发展,而不能将之改变.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现,树立科学发展观

[Two]、北宋时期大力创作慢词,使慢词得以与小令平分秋色的词作家是谁

〖One〗、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词谱》卷十慢词“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慢曲子”是相对于“急曲子”而言的,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

〖Two〗、宋初的词主要是小令。在柳永以后,长篇的慢词才开始流行。

〖Three〗、“慢曲子”又称“慢遍”,王建《宫词》说:

〖Four〗、“巡吹慢遍不相和,暗里看谁曲较多。”《词源》卷下说:“慢曲不过百余字,中间抑扬高下,丁、抗、掣、曳,有大顿、小顿、大住、小住、打、掯等字。真所谓‘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之语,斯为难矣。”显然,由于曲调变长、字句增加、节奏放慢,与小令相比慢词在音乐上的变化更加繁多,悠扬动听。于是,这也就适宜表达更为曲折婉转、复杂变化的个人情感。

〖Five〗、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是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Six〗、柳永还是两宋词坛创用词调比较多的词人,据统计,在宋词880多个词调中,属于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就有一百多个。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Seven〗、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名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Eight〗、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Nine〗、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比较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Three]、有接天莲叶相伴是哪朝诗人谁写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里有关于写荷花和荷叶的,他是宋朝的诗人杨万里写的,全诗如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杨万里送别他的老朋友林子方经过杭州西湖,毕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文艺的地方,又加上荷花开了,荷叶无穷无尽,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