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雅集图

作者:网友投稿 -
宋朝雅集图

很多朋友对于宋朝雅集图和西园雅集图寓意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宋代史学有哪些创新
  2. 宋代之前有名的宰相
  3. 西园雅集图寓意

[One]、宋代史学有哪些创新

〖One〗、宋代文化以及文学、艺术已引起研究界的广泛注意,并已产生了相当数量的优质成果。如何从一个新的视界即美学的视界对其加以观照,从美学史的层面予以整合,便成为一项新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图从美学史的纵向与横向的结合、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结合上对宋代美学的生成、特征、内外部关系等问题加以把握和说明。关于宋代文化,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有过权威的论述:“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因此,“宋代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处于一个划时代的坐标点。两宋三百二十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地位。”如同整个宋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一样,宋代美学也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发展史上的高峰。

〖Two〗、多年从事美学、美学史研究的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吴功正说,宋代独特而渊深的美学意识是由其文化土壤所培育、文化精神所孕育出来的,经过有机的整合和融化,产生了特定的审美形式、格调和风味,成为文化型美学,有别于前代的唐美学。

〖Three〗、华夏的精神质地就是诗性的信仰,而将这个信仰变为社会生活的是宋代。20世纪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诗意的栖居”,主张将生活诗化,在诗化的生活中获得巅峰的存在体验。然而,海德格尔的思想只是一个梦,或者说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魏晋时期,那些风流绝代的才子们也曾经有过如此浪漫,但终究是昙花一现,不能生活得游刃有余。

〖Four〗、宋代无疑是异样的,宋代人挣脱想象的牵绊,却又不拒绝想象,把眼光投注到现实生活,并培育出了诗性的眼光,开创了一个“诗意生活”的时代。宋代的“诗意生活”表现为生活的诗化和诗的生活化,在生活与诗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诗化生活,变得游刃有余,轻松自然,形成了整个宋代最具魅力的文化特征。宋代生活的诗化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和细节,无论是建筑、日常用品和工艺品等都注入了浓厚的诗的意味,整个社会都弥漫着诗词的神韵。

〖Five〗、当诗成为一个社会氛围的时候,诗化的生活就得到完善和保障,宋人更能按照他自己的性情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在他们眼里,满眼皆是诗篇,皆是拨动心弦的景致和声音,宋代因此而变成一个随处是美的世界。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成为天堂,大概也是宋人开始造就的,对当代人来讲,或许宋代就是天堂了。

〖Six〗、宋代处在社会结构大变革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城市经济地位得以提高,当时的商品贸易不同于唐代规定时间、固定场所,而是夜以继日、没有定所。《**梦华录》载北宋汴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即使地处远静之所,“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都城纪胜》载南宋临安也是如此:“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都市繁华走向世俗化,市民文艺便得到孕育。人们几乎可以从宋代寻找到所有的通俗性审美意识和审美形式。勾栏瓦肆的出现、百戏艺术的繁荣,对中国美学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影响了审美的观念、形态和趋向。柳永词、话本小说和市肆风俗画便是其代表。绘画长卷《清明上河图》中所蒸发的是世俗市民热腾腾的气息,而没有贵族味。

〖Seven〗、上海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邹其昌认为,宋代的佑文政策,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品位的提升、审美文化的发达。一直到南宋,人们仍然在赞赏这一国策。据《宋史·陈亮传》记载,陈亮曾说:“艺祖(太祖)皇帝用天下之士人,以易武臣之任事者,故本朝以儒立国,而儒道之振,独优于前代。”在这样的氛围内,文化艺术各门类之间出现了互融互通现象,这是文化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和层面所必然出现的交叉交融现象。宋代加速了官吏的文士化、学者化历程,加速了文人的文化、审美素质全面提升的历程,他们身上总是兼备数艺、数技。例如作为政治家的范仲淹,既是诗人、词人、散文家,还是音乐美学家。《宋史本传》谓“喜为诗,至于图画、博弈、音律,无不通晓。”他们不是以单一的文化、美学的角色出现,而是文化、美学的全才、通才。

〖Eight〗、邹其昌表示,宋代文化、美学的互通现象,促进了美学理论的提出,例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论才会在宋代出现。诗、词、歌、赋、书、画、琴、棋、茶、古玩构合为宋人的生活内容;吟诗、填词、绘画、戏墨、弹琴、弈棋、斗茶、置园、赏玩构合为宋人的生活方式;诗情、词心、书韵、琴趣、禅意构合为宋人的心态——在本体意义上是情调型、情韵型的宋人心态。他们对于这些文化艺术对象抱有玩味性、欣赏性、体验性的态度,这便进入了审美层面。于是,审美上崇尚和追求“韵”。“韵”风行于宋代文化和审美领域,成为对明代中后期美学最具影响力的范畴。第一点,它是意义宽泛的审美标准和范畴。宋代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时以妇人有标致者为韵。”“韵”便是美,“韵”便成为美的表征。第二点,它由艺术美学范畴扩衍为文学美学范畴。宋代范温在《潜溪诗眼》中作了详述,并描述了“韵”的演变过程:“自三代秦汉,非声不言韵;舍声言韵,自晋人始;唐人言韵者,亦不多见,惟论书画者颇及之。至近代先达,始推尊之以为极致。”作为当代人,范温看到了“韵”在宋被美学界所广泛认同、接受,并作为“极致”性审美范畴,得到尊崇的态势:“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韵苟不胜,亦亡其美。”“韵”与美相连,“韵”存则美在,“韵”失则美亡。“韵”又“尽美”,是比较高层次的美。第三点,“韵”在审美内涵上正是“逸”。“韵味”与“逸气”相通相合。黄庭坚在《题东坡字后》写道:“东坡简札,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笔圆而韵胜。”所谓“无一点俗气”正是“逸气”,于是有“韵”便是有“逸气”。

〖Nine〗、宋代不见大漠风尘的生活经历和冲动、欲望、激情,而是在浅斟低酌中寻求心灵的安慰。人生价值不是在战场取,而是在书斋、园林或闺房中得。《西园雅集图记》记录了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人雅集的情景,称“人间清旷之乐,不过于此”,“汹涌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岂易得此”。这一社会现象和心理状态,便凝定为一个独特的审美概念——平淡。这几乎成为宋代标志性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梅尧臣在《读邵不疑学士诗卷》中记载:“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写道:“以深远闲淡为意。”“平淡”体现了宋人审美的基本态度和格调。在绘画方面,宋代并延伸到元代,以平淡为基本审美格调,雪山寒林便成为主要的审美对象,从中透露出相应的审美情趣。于是,寒江独钓这一唐人的诗歌主题便成为宋人的绘画审美内容,例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与瑰丽缤纷的唐三彩不同的是,宋瓷则显得淡雅净洁,官瓷、哥瓷、钧瓷均体现了这一审美的总体特征。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写道:“宋初宫苑已非秦汉游猎时代林圃之规模,即以盛唐离宫相较亦大不相同。”各类艺术审美事实从各个侧面印证着宋代美学的基本格调。

〖Ten〗、宋代美学的繁荣与发展,有着其特殊的社会、心理结构,尤其是由此构成的强大人文环境作基础。就社会结构而言,重视文人,并大力任用。文人地位的提高,教育的繁荣,学术的自由,市民文化的兴起与繁荣都是美学繁荣与发展的重要契机。就心理结构而言,思想的活跃、个体性的增强、抱负与矢志的矛盾、主体心灵的冲突日益加剧,同样也为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滋生土壤。这种强大人文环境的营造,使得社会各阶层虽政治经济地位有别,但主体心灵方面则有着共同的理想与抱负、价值追求和审美境界。那就是道德与文章(道德与审美)走向统一,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愿,在人生中追求着主体崇高价值的实现与完善。

1〖One〗、宋代美学凭借先秦儒学美学、道家美学、诗经美学、屈骚美学、两汉经学美学、魏晋玄学美学、隋唐禅宗美学的丰富而基础深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整合、深化与建构。宋代美学的整合、深化与建构,使中国古典美学走向成熟并达到新的高度。在整合中,宋代美学广泛吸纳各种学术思想,以儒家为本位批判吸收禅家和道家美学思想,从而获取了自己时代所需的美学资源。在深化与建构中,宋代美学创造了新的辉煌、具有自己的审美价值追求及其特征。

1〖Two〗、“宋代美学是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时期和辉煌区段,有属于自己时代的审美理想、审美形态、审美话语、审美精神,彬蔚大备,郁郁乎文哉。既承绪于前代,又改变了前代,并对后代的美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邹其昌说。

1〖Three〗、①宋瓷之美,美在神韵。②“冰裂纹”宋瓷有种沧桑之美。

1〖Four〗、③宋代绘画,立体逼真、美不胜收。④宋代版书的排版印刷方式独特,很是精美。

[Two]、宋代之前有名的宰相

十相中,唐朝的四位分别是:常衮,李宗闵,李德裕,杨嗣复。

常衮(729-783年)的名声不大,但是他是少见的状元宰相。常衮字夷甫,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

常衮状元登第的日子很好记,因为这一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即唐玄宗天宝〖Fourteen〗、年(755)。

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常衮正式拜相,独揽朝政。大历〖Fourteen〗、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后,常衮贬为河南少尹,再贬潮州刺史,迁福建观察使。来福建后后,常衮注重文化教育,增设乡校,亲自在乡校讲授,闽地文风为之一振。为福建培养出了榜眼欧阳詹、状元徐晦等人才。

常衮被贬谪到潮州的时候,曾经作诗云:

风候已应同岭北,云山仍喜似终南。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常衮死于任上,享年五十五岁。

李宗闵和李德裕是一对冤家,牛李党争中,二人是各自一派的领袖,一个作了宰相,必定将另一个置于死地。

李宗闵是牛党领袖,宗室郑惠王李元懿后代。贞元二十一年(805年),进士及第,年纪轻轻的时候,就上书针砭时弊得罪了宰相李吉甫(李德裕父亲),为牛李党争埋下了伏笔。

唐文宗大和八年,李训和郑注推荐李宗闵成为宰相。大和九年(835年)六月,李宗闵被贬谪到了潮州任司户参军。

全唐诗中,只记录了李宗闵的一首诗,《赠毛仙翁》:

不知仙客占青春,肌骨才教称两旬。俗眼暂惊相见日,疑心未测几时人。闲推甲子经何代,笑说浮生老此身。残药倘能沾朽质,愿将霄汉永为邻。

李德裕父子均做过唐朝宰相,李德裕没有参加进士考试,而是通过门荫入仕。l李德裕更是李党的领袖,与李宗闵斗了几十年。

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李德裕首度拜相,九年李宗闵拜相,李德裕被贬出。公元840年,唐武宗继位后,李德裕又一次担任宰相。7年后,唐宣宗即位,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等人掌权。大中元年(847年)李德裕被一贬再贬,其中就有潮州司马一职位。

不过,李德裕刚刚到潮阳的时候,就接到被贬崖州的诏命,于是转到去海南了。

一生中,几次浮沉的李德裕,这次去崖州再也没有机会东山再起了。850年去世以前,李德裕作《登崖州城》诗云: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杨嗣复和李德裕也是一对冤家。唐武宗时期,李德裕一拜相,就在会昌元年(841年)三月把杨嗣复贬到了潮州。

唐宣宗即位后,李德裕被贬到潮州,而潮州的杨嗣复被启用召为吏部尚书

杨嗣复(783年-848年)进士出身,字继之,又字庆门,户部尚书杨于陵之子。他和李党的领袖牛僧孺、李宗闵雅私交很深,也是李党中的重要人物。

他在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拜相。3年后,唐文宗去世,唐武宗即位,贬斥杨嗣复做吏部尚书、湖南观察使、潮州刺史。

7年后,唐武宗去世,他从潮州被招回,作了江州刺史一年,升为吏部尚书后,去世在岳州路上。

杨嗣复也有《赠毛仙翁》一诗,看来他和李宗闵确实交情不浅,一起吟诗雅集。

十相中,唐朝四位,宋朝六位,宋末的三位后面介绍,先说说陈尧佐、赵鼎、吴潜三位。

第一位是这六位中唯一的北宋宰相。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此人还是一位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

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在宋真宗咸平初年(998年),陈尧佐来潮州任通判。

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年),陈尧佐拜相,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1044年),陈尧佐去世,年八十二。

陈尧佐当年在潮州任职时,曾经有五绝《潮阳作》二首传世:

景淡花初落,寒生海上潮。门前归北路,微雨柳垂条。

静院莺啼竹,幽阑蝶在花。登临转惆怅,斜日两三家。

另有五律《归阙感怀》,看内容似乎是从潮州被召回时所作:

望阙二年余,中宵梦玉除。忽闻天上诏,乍厌海边居。归路寻芳草,空囊载旧书。君恩何以报,零泪落尘裾。

他是南宋四名臣(李纲,胡铨,赵鼎,李光)之一,这四位都是著名的主战派人士,也是奸相秦桧的死对头。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21岁时进士及第。在靖康之变后宋高宗赵构称帝,绍兴年间,赵鼎曾经两度拜相,他和张浚同时为相的时期,政治清明有“小元祐”之称,南宋政权渐渐稳固。

秦桧掌权以后,赵鼎受到了排挤,失去相位的赵鼎不断被贬谪,泉州、漳州、潮州。

赵鼎在潮州五年中,闭门谢客不问世事,这时期曾有七律《寒食》传世: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但是秦桧等人依然没有放过他,御史中丞詹大方诬蔑他受贿,又将其迁移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赵鼎上谢表说:“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在海南时,赵鼎担心秦桧迫害自己家人,因此绝食而死。

吴潜是另一个结局悲惨的南宋宰相。

景定三年(1262年),68岁的吴潜(1195年—1262年)在循州(今广东省惠阳县)饮下了一杯祝寿酒,献酒的是知州刘宗申。不久,吴潜就中毒身亡。背后指使的人就是南宋z著名的权臣贾似道。

吴潜是一位少见的状元宰相,他在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一举夺魁,当年仅仅22岁。

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年)和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吴潜曾经两度拜相。第1次作了4年宰相,第2次仅仅作了半年宰相。

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吴潜得罪了宋理宗,因此被贾似道趁机夺权,结果半年后被罢相。先后被贬谪到江西建昌军、广东潮州、循州。

潮州、循州,即今天的梅州惠州与潮汕一带,在这里,吴潜人生走到了终点。

江口寒潮自至,山间明月谁招。自可归来坐啸,何须世上折腰。

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位都是南宋灭亡时期的宰相,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陆秀夫(1235年-1279年),字君实,楚州盐城县(今江苏省盐城市)人。南宋宝佑四年,他在20岁时和文天祥同登进士榜。

1276年临安陷落以后,5岁的宋恭帝赵?投降被押往元大都。同年,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等人辅佐宋端宗赵昰即位。而小朝廷刚刚成立的时候,逃跑宰相陈宜中弄权,还把陆秀夫贬到潮州一年,至今在潮州还有陆秀夫的陵园。

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4月赵昰惊病交加而死。同月,赵昺被陆秀夫,张世杰于在冈州拥立为帝,1278年5月,改年号为"祥兴",陆秀夫为左丞相。

1279年,元军大举南犯,陆秀夫辅弼幼主崖山抗元,背着小皇帝投海而亡,终年44岁。

陆秀夫当年被贬潮州的时候,曾经作诗云:

平生素抱忠贞志,清似梅花压岭头。只手孤身扶危宋,鞠躬尽瘁死方休。

张世杰(?-1279年)行伍出身,一生南征北战,是著名的抗元将领。他早年随吕文德征战四方,战功累累。

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逼近临安时。张世杰奉命保护益王(宋端宗赵昰)、卫王(宋末帝赵昺)南逃组织抵抗。

临安陷落以后,张世杰等人先后辅佐两个小皇帝即位,他也成为小朝廷中的核心人物。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小皇帝宋端宗驾崩,张世杰主持立卫王为帝(宋末帝赵昺)。

张世杰等人在福建、广东一带抗元,多次经过潮州。

崖山海战后,陆秀夫背赵昺投海自杀。同年,张世杰也牺牲于平章山下。

临安陷落之前,谢太后原本要派丞相陈宜中去元营谈判,没想到这个丞相在关键时刻溜之大吉了。

无奈之下,谢太后临阵招贤,请文天祥担任左丞相,冒死去元营谈判。果然,这一去就被扣下了。不过文天祥福大命大,在北上的途中逃脱,重新返回南方抗元。

文天祥曾经聚集义兵于潮州,计划在这里建立一个抗元根据地,但是没有如愿。

祥兴元年(1278年),张世杰辅佐南宋最后一个小皇帝即位的那年,文天祥在五坡岭被俘。崖山海战时,据说文天祥在元兵营中目睹了南宋军民的惨状。

南宋三杰曾经屡次被招降,但是三人中,两人战死沙场,一人被押往元大都后英勇就义。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就是这三位民族影响的精神写照: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Three]、西园雅集图寓意

〖One〗、石涛《西园雅集图》描绘了北宋文人在王诜私园中雅集的著名故事。曾经近人周湘云收藏,卷前有朱祖谋书引首,曾熙题诗跋于卷后。相传,宋英宗的驸马王诜,邀请苏轼等十余位名士在自家府第举办雅集活动,参与雅集的李公麟绘有《西园雅集图》,并流传有米芾作《西园雅集图记》。虽然,就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本次雅集活动尚存争议,但是,“西园雅集”这一主题,被此后历代画家反复描绘,经久不衰。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反映了后来文人士子对宋代文人士大夫文化生活的景仰和渴慕,是画家对心目中理想的精神家园的呈现。

〖Two〗、此图卷是画家石涛据《西园雅集图记》创作完成,形象地再现了宋代文人雅集的场景,图后自题其文,书画相得益彰。画面背景山石、树木、溪水铺陈周密,人物穿插其间,情景交融,为石涛罕见剧迹。

宋朝雅集图和西园雅集图寓意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