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高级将领

作者:本站原创 -
宋朝高级将领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宋朝高级将领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宋朝开国将领有哪些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赵匡胤黄袍加身在外有哪些实力将领
  2. 宋朝开国将领有哪些
  3. 金宋战争中的著名将领

[One]、赵匡胤黄袍加身在外有哪些实力将领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询,汉族,大名府人,北宋开国名将之一。潘美与宋太祖赵匡胤关系素来深厚,宋朝建立后,受到重用。李重进叛乱,太祖亲征,潘美为行营都监从征。

开宝三年(970年),为行营诸军都部署、朗州团练使,率军灭南汉,一开始潘美围攻贺州。潘美设伏于南乡岸,大破南汉军,擒斩伍彦柔。接著连克昭、桂、连三州,进逼韶州。再取韶州,南汉后主出降,南汉灭亡。即日,命潘美与尹崇珂同知广州兼市舶使。

开宝五年(972年),兼岭南道转运使。开宝八年(975年)助都部署曹彬伐南唐,南唐灭亡,加检校太傅、宣徽北院使。太平兴国四年(978年)正月,任北路都招讨制置使,判太原行府事,随太宗伐北汉,又被任为知幽州行府事,随太宗北伐辽,兵败而回。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八月,以雁门观之捷封代国公,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改忠武军节度使,进封韩国公。雍熙三年(986年),宋兵三路北伐辽朝,潘美为云、应、朔等州行营都部署,率西路军出雁门,所向克捷。

不久,因曹彬所领东路军大败于岐沟关,潘美等也受诏撤军,在撤军过程中,潘美与王侁等逼迫杨业冒险迎敌,置之必败之地,而又见死不救,致使陈家谷(今山西宁武)兵败,杨业全军覆没,被俘而死。为此,潘美被削秩三等,降为检校太保。

淳化二年(991年),加同平章事,数月后死,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咸平二年(999年),配飨太宗庙庭。潘美在宋真宗时代又追封为郑王。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

早年曾被刘词辟为从事,后担任赵匡胤(宋太祖)的掌书记。显德七年(960年),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

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协助赵匡胤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淳化三年(992年),赵普病逝,年七十一。宋太宗亲撰八分字神道碑赐之。累封韩王,赐谥“忠献”,并配飨太祖庙庭。为昭勋阁二〖Fourteen〗、功臣之一。

赵普虽读书少,但喜观《论语》。其“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后世很有影响,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

石守信(928~984年),字守信,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市)人。北宋开国将领。

初仕后周时,参与高平之战、淮南之战,累迁殿前都指挥使、义成军节度使,与赵匡胤结为异姓兄弟,成为“义社十兄弟”的成员。

北宋建立后,率军讨平李筠、李重进叛乱,出任马步军副侍卫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等职。自杯酒释兵权后,专事聚敛,积财巨万。宋太宗时期,随征辽国,迁镇安军节度使、守中书令,封卫国公。

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追赠尚书令、秦王,谥号武烈。

李继勋(916年-977年),大名府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北宋名将、宋太祖“义社十兄弟”之一。

后汉末年,李继勋前往邺都(大名府)投奔郭威。后周初年,任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显德元年(954年)三月,李继勋参加高平之战,因功升任殿前都虞候,改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永州防御使,十月,又升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昭武军节度使。

李继勋与赵匡胤等九人结为“义社十兄弟”。显德三年(956年)六月,李继勋在攻打南唐寿州(今安徽凤台)时,怠于守御,后周将士死者数百人,周世宗以李继勋武臣,不责。但是免去他的军职,改任为河阳三城节度使,直到次年七月才免去节度使而改为右武卫大将军。

显德六年(959年)世宗攻辽,李继勋任战棹左厢都部署,七月,李继勋又升为安国军(邢州)节度使。赵匡胤陈桥兵变,李继勋在邢州,没有参与兵变。

建隆元年(960年)六月,宋太祖赵匡胤平潞州李筠,李继勋为昭义军节度使,镇守潞州,负责进攻及抗击北汉。乾德五年(967年)加同平章事,为使相。

开宝元年(968年)、开宝二年(969年),李继勋两次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率军出征北汉,开宝三年(970年),李继勋改为天雄军节度使。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李继勋因病回洛阳,以太子太师致仕,同年去世,终年62岁,追封陇西郡王,谥号庄武。

沈义伦(909—987),因避太宗光义名讳而单名伦,字顺宜,开封太康(今属河南)人。北宋的开国功臣之一,在太祖和太宗两朝执掌财政大权,后任宰相。

沈义伦少习《三礼》,以讲学授徒为生。沈义伦是赵匡胤霸府幕僚中继赵普之后第二个升任宰相。曾经因得罪卢多逊被罢相。

[Two]、宋朝开国将领有哪些

太祖的好哥们。后周末,为太祖副手。资历也较深,后周恭帝时建节,兼任殿前都指挥使。是太祖“义社十兄弟”中第三个建节的,成为后周的高级将领。“陈桥兵变”时在京城里为内应,赵匡胤的兵变部队得以顺利进城,确保了太祖登极。建隆元年李筠、李重进反宋,石守信均为主帅,在太祖亲自督战下,迅速平定叛乱。已加同平章事为使相的石守信深知赵匡胤的心意,自己上表解除兵权,即请求免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的名义,专任天平军节度使。太平兴国9年死,终年57岁。

《宋史》评价:守信累任节镇,专务聚敛,积财钜万。尤信奉释氏,在西京建崇德寺,募民辇瓦木,驱迫甚急,而佣直不给,人多苦之

后周初,高怀德已是殿前东西班都指挥使了,职位在太祖之上。后周恭帝时与石守信同时建节。在“陈桥兵变”中积极拥戴太祖。宋朝建立后,在为拥戴的功臣的加官进爵中位列第二,仅次与石守信。受命与石守信平息上党李筠叛乱。太祖亲征李重进从行。太祖还将胞妹燕国长公主嫁给高怀德,高怀德是开国功臣中第一个皇亲国戚。太祖收兵权时被罢殿前都点检军职。太平兴国7年死,终年57岁。

《宋史》评价:怀德将家子,练习戎事,不喜读书,性简率,不拘小节。善音律,自为新声,度曲极精妙。好射猎,尝三五日露宿野次,获狐兔累数百,或对客不揖而起,由别门引数十骑从禽于郊。

后周恭帝时升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与高怀德同时分掌侍卫亲军司马、步军,也和高怀德同时建节。在“陈桥兵变”中同样有拥戴之功,在宋太祖为开国功臣们加官进爵中,略次于高怀德。建隆2年建节,但同时被罢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军职。太祖征李筠时,为**旧城内都巡检。太祖后为皇弟秦王赵廷美娶其第三女(后封楚国夫人)。张令铎继高怀德之后成为宋太祖的亲家。开宝3年春3死,终年60岁。

《宋史》评价:令铎性仁恕,尝语人曰:“我从军三十年,大小四十余战,多摧坚陷敌,未尝妄杀一人。”及卒,人多惜之。

也是“义社十兄弟”,太祖的好哥们。后周时屡立战功,恭帝时升任殿前都虞候。“陈桥兵变”时在京城里与石守信同为为内应。宋建立初既建节,兼任殿前都指挥使。参加了平定李筠、李重进叛乱的战争。建隆2年罢殿前都指挥使。开宝7年死,终年50岁。

《宋史》评价: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诛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兴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自此侍宴常引满,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病。

张光翰在后周末任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属侍卫亲军司步军主力之一,是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的部属。在参与陈桥之变的翊戴功臣中,张光翰与宋太祖的关系比较疏远,《宋史》里也没有专门的传,但建节应该比较早。“陈桥兵变”后不久,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及宁江军节度使衔都为宋太祖义社十兄弟之一的韩重赟所接替。从赵彦徽的情况推测,张光翰即被出为永清军(贝州,今河北清河西)节度使,此后行迹不详。乾德5年死,因其何年而生不清楚,故不知其终年多少。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与上(太祖)同事周世宗,尝拜为兄”,其年应长于太祖,他在后周世宗初年的职位,当与太祖相近或稍高。与宋太祖的关系一般,《宋史》里也没有专门的传。与张光翰同于建隆元年5月首先被罢军职,后即改为建雄军(晋州,今山西临汾)节度使。可能与“陈桥兵变”中张光翰、赵彦徽两人的向背,直接关系到兵变的成败,张光翰、赵彦徽也许是在兵变最初时态度不太明朗,尽管他们还是支持赵匡胤的兵变,但赵匡胤对他们并不放心,因而在平定潞州李筠之后,急忙解除他们的兵权,可能为了防备在其后镇压张光翰、赵彦徽原来的上司、后周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时,别生枝节。开宝元年死。同样不知其终年多少。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与上(太祖)同事周世宗,尝拜为兄”,其年应长于太祖,他在后周世宗初年的职位,当与太祖相近或稍高。与宋太祖的关系一般,《宋史》里也没有专门的传。与张光翰同于建隆元年5月首先被罢军职,后即改为建雄军(晋州,今山西临汾)节度使。可能与“陈桥兵变”中张光翰、赵彦徽两人的向背,直接关系到兵变的成败,张光翰、赵彦徽也许是在兵变最初时态度不太明朗,尽管他们还是支持赵匡胤的兵变,但赵匡胤对他们并不放心,因而在平定潞州李筠之后,急忙解除他们的兵权,可能为了防备在其后镇压张光翰、赵彦徽原来的上司、后周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时,别生枝节。开宝元年死。同样不知其终年多少。

也是“义社十兄弟”,太祖的好哥们。后周末,已升任殿前司控鹤军都指挥使。参与了“陈桥兵变”,“以翊戴功”升为侍卫亲军司马军主力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建隆元年建节。参加了平定李筠、李重进叛乱的战争。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罢军职出为忠正军节度使后,韩重赟继任殿前都指挥使。乾德5年,有人“谮(韩)重赟私取亲兵为腹心”。太祖大怒,要杀韩重赟。赵普谏说:“亲兵(指殿前司禁军),陛下必不自将,须择人付之。若重赟以谗诛,即人人惧罪,谁复为陛下将亲兵者。”同年2月解除他的军职,出为彰德军(相州,今河南安阳)节度使。开宝2年(969),太祖亲征北汉,韩重赟任为北面都部署。开宝7年7死。

《宋史》评价:重赟信奉释氏,在安阳六七年,课氏采木为寺,郡内苦之

“义社十兄弟”中不仅最年长,而且升迁速度最快,是第一个升任殿前司副长官殿前都虞侯、第一个建节。在攻打南唐时失职,次年七月才免去其节度使而责为右武卫大将军。后任战棹左厢都部署,成为水路都部署赵匡胤的部属。没有参与“陈桥兵变”,不属于翊戴功臣。后在进攻北汉边境及抗击北汉中屡建功勋。曾大败北汉名将刘继业(即后来的杨业),兵临太原城。契丹来救,李继勋才率军退回宋境。次年又随太祖攻北汉,后退兵。太平兴国2年死,终年62岁。

《宋史》评价:继勋累历藩镇,所至无善政,然以质直称。信奉释氏。与太祖有旧,故特承宠遇。

后周末,任殿前司散指挥都虞侯,成为太祖心腹。“陈桥兵变”进入开封后,宰相范质、王溥等人被抓至赵匡胤面前。范质当面质问太祖,太祖一时不知所对。罗彦环既“挺剑而出曰:'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王溥先跪拜,范质不得已只好跪下口称万岁。可见其在兵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宋建立后,罗彦环提升非常迅速,当年7月既建节,在宋初少有。随宋太祖亲征,平定李筠叛乱。乾德2年,他与李继勋,郭进、曹彬在辽州城下大败支援北汉的6万契丹兵,升安国军节度使,4年二月又与田钦祚在静阳砦大破北汉兵,擒鹿英,升镇国节度使。开宝2年死,终年47岁

后周末,以功升为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与太祖关系密切。“陈桥兵变”后,王彦升率所部先入京,可见王彦升在兵变中的地位相当重要。他在回京后,首先杀死后周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在京巡检韩通及全家。王彦升滥杀有损于太祖形象,也违背了秋毫无犯的约定,因而被拘捕,还表示要斩首以惩其“专杀”之罪。后来很快便被释放,但终生未曾建节。《宋史》载“王彦升之弃命专杀也,上(太祖)怒甚,将斩以徇,已而释之,然亦终身不授节”。曾半夜跑道宰相王溥家,“意在求贿”。不仅被免去其京城巡检的**,又罢去他铁骑左厢都指挥使的军职,还将他外放为地方官。后任原州(今镇原)防御使兼缘边巡检,与庆州(今甘肃庆阳)姚内斌、通远军(今环县)董遵诲等,成为太祖西北边防的主要将领。王彦升性残忍,“戎人有犯汉法者”,“手捽其耳嚼之”,作下酒菜。开宝7年死,终年58岁。

[Three]、金宋战争中的著名将领

〖One〗、北宋的著名将领有:李继隆,曹玮,狄青,曹彬,潘美,种师道,宗泽,郭守文,王韶,杨业等。

〖Two〗、南宋的著名将领有:岳飞,韩世忠,孟珙,吴玠,刘琦,虞允文,王坚,魏胜,毕再遇,张俊,刘光世等。

〖Three〗、金国的著名将领有:金兀术,完颜娄室,完颜宗弼,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完颜阿骨打,完颜陈和尚,完颜昌,完颜斡鲁等等。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